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劫匪风波后,成韶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柳溪县。劫匪事件虽然让成韶华心有余悸,但也让她对魏景怀隐藏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并对他更加信任和依赖。
牛车缓缓驶入柳溪县的县城大门。与京城的高大巍峨、戒备森严的城门相比,柳溪县的城门显得朴实得多,但也透着一股地方小城的亲切和安宁。进出城门的百姓和商旅络绎不绝,脸上带着生活的忙碌和对县城的熟悉。
进入县城,映入眼帘的是与京城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没有京城宽阔得可以并行几辆马车的御道,也没有高耸入云的酒楼和富丽堂皇的府邸。街道相对狭窄,两旁的房屋多是低矮的瓦房或木楼。招牌错落有致,却不如京城那般精致华美。
然而,这里却充满了浓郁的市井烟火气。
空气中混合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刚出炉的炊饼、热腾腾的面条、油炸的葱油饼,还有各种香料和药材的味道。街边的小贩大声吆喝着,叫卖着各自的商品。行人摩肩接踵,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马车、牛车、独轮车,与行人混杂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却充满活力。
成韶华坐在牛车上,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她曾是京城第一美人,生活在京城最核心、最高雅的圈子里,很少有机会这样近距离地接触市井生活。柳溪县的景象,对她来说是新奇而有趣的。
这里没有京城的繁文缛节,没有高门大户的森严规矩。人们的脸上带着朴实和精明,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真实感。
她看到卖糖葫芦的小贩,吆喝声响亮而欢快;看到在街边表演杂耍的艺人,引得人群阵阵喝彩;看到茶楼里有人在听评书,听得津津有味。
这种充满活力的市井生活,让成韶华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京城那样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是接地气的,是充满人情味的。
她看向走在前面的魏景怀。他似乎对这里的环境并不陌生,拉着牛车,熟练地避开拥挤的人群和障碍物。他的眼神虽然依然是那副木讷的样子,但在这种市井喧嚣中,他显得比在京城时更加融入,更加自然。
春喜更是好奇得不得了,她睁大了眼睛,不住地看向西周,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她指着街边的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兴奋地低声对成韶华说:“小姐!你看那个!那个是什么?看着好好玩啊!”
成韶华微笑着,耐心地向她解释。她也从图鉴中搜索关于古代市集和商业活动的知识,来更好地理解眼前的景象。
牛车缓缓地穿过县城的街道,向着集市的方向驶去。一路上,成韶华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布庄、药铺、铁匠铺、木匠铺、粮铺、酒楼等等。这些店铺规模都不大,但种类齐全,满足着县城居民的各种需求。
她还留意观察着柳溪县居民的衣着、口音、习俗。她知道,这些细节都能帮助她更好地融入这里,更好地开展她的商业计划。
魏景怀在经过县城东门时,成韶华特意留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她想起了魏景怀之前说的“黑虎帮在城东,与钱家勾结”。城东的店铺似乎更加密集,人流量也更大。她看到了一些看起来像是钱家产业的店铺,规模较大,气势不凡。她也注意到了一些看起来像是闲散人员聚集的地方,或许那就是黑虎帮的据点?
她心中警惕起来,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钱家和黑虎帮,将是她这次柳溪县之行可能要面对的潜在对手或打交道的对象。
终于,牛车抵达了县城集市。与京城大相国寺的市场相比,柳溪县的集市规模小了很多,但同样热闹非凡。各种摊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货物搬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交响乐。
上次来这里,她们只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摆摊。而这一次,成韶华带着的是大量的丰收作物和特色加工品,她需要一个更好的位置,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买家,特别是那些大户和粮商。
她将目光投向了集市中心,那里有几个位置比较好的大摊位,通常被县城里的老牌商贩或行会占据。上次她就是因为试图在那里摆摊而遭遇了黑虎帮的刁难。
她知道,要获得好位置,可能会再次面临竞争和阻碍。但为了将丰收的作物卖出最好的价钱,她必须尝试。
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初见柳溪县,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但也充满竞争和未知挑战的地方。
她和魏景怀,这对来自清泉庄的“特殊”夫妻,将带着她们的作物和秘密,在这片新的舞台上,开启她们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