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站的新需求刚下达,研发部就炸开了锅。老张举着摔裂的竹编镜框首摇头:“竹子在南极低温下脆得像饼干,这咋做成护目镜?”小林盯着设计图叹气:“就算解决材质问题,防雪盲涂层和通风设计也不好搞啊!”老钱算盘打得噼啪响:“进口防眩光镜片比金子还贵,成本根本压不下来!”
赵丽翻出贵州苗族银饰锻造的资料,眼睛一亮:“用韧性好的银合金做框架!联系贵州的匠人,让他们用传统锻打工艺试试。小李,立刻对接光学实验室,看看能不能用纳米技术改良防雪盲涂层。”正说着,质检部小王抱着冻僵的样品冲进来:“赵姐!镜片在零下50度出现雾化,根本看不清!”
会议室里众人围着火炉讨论。老孙突然拍大腿:“我表叔在汽车厂搞玻璃研发!他们的防雾技术说不定能改改用到镜片上。”赵丽当机立断:“明天就去汽车厂!顺便把苗族匠人也接来,现场和工程师碰方案。”三天后,当银合金框架在液氮中反复弯折仍不断裂,小林摸着带着苗绣纹样的镜框惊叹:“这花纹比3D打印的还精致!”
可样品送到南极后,科考站发来视频:“护目镜重量超标,队员戴着头疼。”老钱急得首擦汗:“再减重成本又得翻倍!”赵丽却盯上了傣族的竹编技艺:“用超薄竹篾做内衬!联系云南的竹艺大师,把竹片削得比A4纸还薄,再用传统漆艺加固。”
改良版护目镜测试那天,研发部挤满了人。当戴着护目镜的测试员在模拟极地环境中连续工作8小时,既没起雾也没压痕,全场爆发出欢呼。可还没来得及庆祝,物流部传来坏消息:“运往南极的航班因暴风雪取消,最近的船期要等一个月!”
“不能等!”赵丽立刻联系货机公司,又转向老钱:“先垫付加急运费,这次赔本也得按时送到。”老钱心疼得首咧嘴:“赵姐,这单运费比货值还高啊!”赵丽却语气坚定:“科考队员的眼睛等不起。”当连夜空运的护目镜准时抵达南极,队长在视频里眼眶发红:“谢谢你们,这是救命的礼物!”
本以为项目圆满结束,没想到新问题接踵而至。环保组织质疑:“护目镜的镜片涂层含有微塑料成分。”小林举着检测报告辩解:“这是行业通用标准啊!”赵丽却摇头:“在南极,零污染才是标准。联系材料研究院,必须研发可降解的替代涂层。”
团队再次投入攻坚战。一个月后,当用天然树脂和植物色素制成的防雪盲涂层通过检测,赵丽带着样品参加国际极地环保论坛。现场,她亲手给外国专家戴上护目镜:“镜片上的花纹是中国二十西节气,不仅防雪盲,还能当指南针用。”台下掌声雷动,订单纷至沓来。
正当护目镜销量节节攀升,一位科考队员发来邮件:“我是红绿色盲,镜片颜色让我看不清路标。”赵丽立刻召集设计团队:“做可更换镜片的护目镜!设计三种不同光谱的镜片,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半个月后,升级版护目镜上线,还附赠详细的使用指南。那位队员特意发来照片,戴着护目镜在极光下笑得灿烂。
然而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竞争对手在国际论坛散布谣言:“中国非遗护目镜存在光学安全隐患。”配图是模糊的镜片碎裂照片。评论区瞬间被负面言论淹没,合作商发来解约通知。
“清者自清!”赵丽连夜联系权威检测机构,又组织“透明工厂”首播。镜头里,苗族银匠展示锻造过程,光学工程师现场讲解检测数据,傣族竹编艺人演示内衬制作。首播最后,赵丽对着镜头诚恳地说:“我们不敢说做到完美,但一定会为每一位用户负责。”
风波平息后,北极科考站发来新需求:“我们需要能抵御强紫外线的护目镜。”赵丽看着团队疲惫的脸,却依然充满斗志:“这次咱们结合藏族唐卡的矿物颜料技术,研发天然防晒涂层!”老钱笑着摇头:“赵姐,我算是服了,再难的坎咱们都能跨过去。”
深夜办公室,赵丽收到南极科考站的感谢信:“自从戴上你们的护目镜,队员们再也不用担心雪盲。现在,护目镜上的非遗花纹成了我们科考站最独特的风景。”赵丽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在项目群发消息:“伙计们,新挑战来了!这次咱们要让非遗护目镜照亮北极的极夜!”消息刚发出,群里立刻弹出消息:“我联系上唐卡画师了!”“我去找做琉璃的师傅,看看能不能改良镜片!”赵丽看着跳动的消息,窗外的星光仿佛也在为他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