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我在东北屯里开异能
重生七零:我在东北屯里开异能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重生七零:我在东北屯里开异能 > 农技新篇:省城科研与乡土情牵

农技新篇:省城科研与乡土情牵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七零:我在东北屯里开异能
作者:
烈境侠女
本章字数:
4512
更新时间:
2025-05-15

在省农科院的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赵丽每天都扎在试验田里,和宋卫东一起研究辐射育种的新课题。这天晌午,日头正毒,赵丽摘下草帽擦了擦汗,转头对宋卫东说:“老宋,咱们这新培育的麦种,在实验室看着挺好,也不知道在大田环境下表现咋样。”

宋卫东扶了扶眼镜,从兜里掏出记录本翻了翻:“是得找机会做个大田试验。我琢磨着,要不联系咱们屯,在那儿试种?乡亲们种地经验丰富,有啥问题也能及时发现。”

正说着,瓦西里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手里挥舞着一封电报:“宋!赵!莫斯科来信了!他们对咱们的辐射育种很感兴趣,想派专家来交流!”

赵丽眼睛一亮:“这可是个好机会!咱们正好可以请教下他们在育种方面的经验。不过,在专家来之前,咱们得把试验田的准备工作做好。”

三人正商量着,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还能隐约听见争吵声。赵丽皱了皱眉头:“走,过去看看咋回事。”

挤开人群,只见一个戴着草帽的老汉正和农科院的工作人员争得面红耳赤。“俺们大老远从乡下赶来,就是想讨点新麦种回去种,你们咋能说不给就不给呢?”老汉气得满脸通红。

赵丽赶忙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这个老汉是邻县一个村子的生产队长,听说省农科院培育出了高产麦种,就带着乡亲们的期望来要种子。

“老乡,不是我们不给,是这新麦种还在试验阶段,稳定性还不确定,现在大面积推广可能会有风险。”赵丽耐心解释道。

老汉却不依不饶:“你们城里人就是看不起俺们乡下人!俺们就想多打点粮食,吃饱饭,这有啥错?”

宋卫东见状,赶紧打圆场:“老乡,您先消消气。这样,我们先给您一些种子,但您得答应我们,先在小范围试种,有啥问题及时和我们联系,行不?”

老汉这才勉强答应下来。看着老汉带着种子离开的背影,赵丽心里五味杂陈:“老宋,咱们得加快研究进度了,乡亲们都眼巴巴盼着好种子呢。”

没过几天,苏联专家来了。在试验田里,双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苏联专家对赵丽他们培育的麦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指出了一些问题:“你们的麦种在抗倒伏方面还有所欠缺,我们在苏联采用的是......”

听了专家的建议,赵丽和宋卫东茅塞顿开,当天就开始着手改进育种方案。他们每天泡在试验田和实验室之间,反复调整辐射剂量和培育条件。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屯里也没闲着。老支书隔三岔五就写信来,说乡亲们眼巴巴盼着新麦种,还在信里详细描述了村里的种植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赵丽每次读信,心里都暖暖的,也更坚定了要培育出好种子的决心。

这天,赵丽正在实验室观察麦苗的生长情况,突然接到了老支书的加急电话。电话里,老支书的声音透着焦急:“赵丽啊,不好了!村里的麦田闹蚜虫了,眼看着麦子叶子都要被吃光了,这可咋办啊?”

赵丽心里一紧:“支书,您先别急。赶紧组织乡亲们用草木灰水喷洒,能暂时控制一下蚜虫。我和宋卫东马上赶回去看看!”

放下电话,赵丽就和宋卫东收拾东西,准备回屯。瓦西里听说后,也非要跟着一起去:“我也要去!我带了新的农药配方,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三人一路颠簸,终于赶回了屯里。一下车,就看到大片麦田里密密麻麻的蚜虫,不少麦苗己经蔫了下去。赵父也在田里忙活,看到赵丽回来,难得地露出了一丝期待的神情:“妮儿,快想想办法吧,再这样下去,这季麦子就完了。”

赵丽顾不上休息,立刻和宋卫东、瓦西里开始研究对策。他们先采集了蚜虫样本,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实验室里进行分析,确定了蚜虫的种类和抗药性。

“这种蚜虫对常规农药有一定抗性,不过瓦西里带来的配方应该能行。”宋卫东看着显微镜下的蚜虫说道。

赵丽点点头,转身对围在一旁的乡亲们说:“大伙听好了,按照这个配方调配农药,喷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均匀,还要做好防护措施。”

在赵丽他们的指导下,乡亲们分成几个小组,开始调配农药、喷洒麦田。赵母也主动加入进来,一边干活一边念叨:“唉,以前总觉得种地就靠老天爷,现在才知道,还是得靠科学啊。”

经过几天的奋战,蚜虫终于被控制住了。看着重新焕发生机的麦田,乡亲们都松了一口气,纷纷围上来感谢赵丽他们。

老支书拍着赵丽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妮儿,你可真是咱屯的大功臣!这回大伙更相信科学种田了!”

趁着这次机会,赵丽和宋卫东决定在屯里设立一个长期的试验点,把省农科院的新技术、新成果在这里进行试验和推广。他们还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乡亲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改进。

临走的时候,赵父把赵丽拉到一边,塞给她一兜自家种的鸡蛋:“妮儿,以前是爹对不住你。你放心,以后爹也跟着学科学种田,不给你丢脸!”

赵丽眼眶一热,接过鸡蛋:“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等我们培育出更好的麦种,咱屯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回到省农科院,赵丽和宋卫东更加忙碌了。他们把在屯里收集到的问题和经验融入到研究中,不断改进育种技术。同时,他们还和其他科研单位合作,共同攻克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的麦种终于培育成功了。这一次,无论是产量、抗病性还是抗倒伏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在全省的推广试验中,新麦种的表现十分优异,得到了专家和农民的一致认可。

当第一批新麦种运到屯里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乡亲们围着麦种,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老支书站在麦种旁,激动地说:“这可是咱屯的希望啊!有了这好种子,咱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看着乡亲们充满希望的眼神,赵丽和宋卫东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科学种田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前行,带着知识和希望,为更多的乡亲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