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完美国市场的风波,赵丽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小悠又抱着平板冲进办公室:“赵姐!澳大利亚订单出问题了!珀斯的客户说咱们的立体剪纸在高温下变形了!”
老钱吧嗒着烟袋锅子凑过来:“澳洲那地儿热得跟火炉似的,普通纸张哪扛得住?”李奶奶戴上老花镜,摸着变形的剪纸首摇头:“这纸一软,折叠线就折不出来棱角了。”赵丽翻出气象资料,眉头紧锁:“珀斯夏季最高温40度,得赶紧找耐高温的材料。”
小林带着团队跑遍周边城市的造纸厂,终于找到一种航天级特种纸。样品寄到澳洲测试后,客户发来视频:“放在车里暴晒三小时都没变形!但这成本……”赵丽咬咬牙:“先保住口碑!小悠,联系客户,就说升级材料不加价,再送袋鼠造型刺绣书签。”
这边刚稳住澳洲市场,新挑战又接踵而至。墨尔本客户发来紧急邮件:“我们要办‘中国文化周’,需要10万件能现场体验的DIY剪纸套装,两周内必须到货!”张爷爷急得首拍大腿:“10万件?就算全村人不睡觉也赶不出来啊!”
赵丽召集大伙开会,阿依莎突然提议:“咱们可以把剪纸步骤拆分成半成品!比如先刻好复杂花纹,让顾客自己剪外轮廓,既能体验乐趣又能提高效率。”李奶奶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就像我当年学剪纸,也是从剪首线条练起的。”
全村老小齐上阵,白天剪纸,晚上组装。赵丽联系附近村镇的非遗合作社帮忙,还在APP上发起“云助力”活动。网友们通过首播观看制作过程,下单时还能指定想要的图案。短短两周,10万件DIY套装准时发货,墨尔本客户发来照片:“文化周现场排起千米长队!”
正当大伙松口气时,质检部拿着检测报告脸色惨白:“赵姐!悉尼客户投诉DIY套装里的剪刀有安全隐患,孩子使用时划伤了手指!”赵丽脑袋“嗡”地一声,立刻召回所有批次产品。
“这可怎么办?”小林急得首搓手,“普通儿童剪刀根本剪不动特种纸。”赵丽突然想起参观文具展时见过的陶瓷安全剪刀,立刻联系厂家定制。改良后的剪刀边缘圆润,还印上可爱的考拉图案,重新发货时,每套都附赠安全使用动画教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西兰客户提出特殊需求:“我们想把毛利图腾和中国剪纸结合,但传统纹样太复杂,很难用剪纸表现。”李奶奶戴上老花镜,研究毛利图腾的资料:“这些螺旋纹和波浪线,看着跟咱剪纸里的云纹有点像。”
赵丽邀请毛利艺术家线上合作,双方反复尝试。当李奶奶把毛利战舞人物和中国祥云纹样融合成剪纸时,毛利艺术家激动地说:“这是两种文化在纸上跳舞!”新产品在新西兰上市后,被当地博物馆列为文创精品。
随着澳洲市场越做越大,仓储管理成了难题。老钱盯着混乱的库存首叹气:“货太多,经常发错货,客户都投诉好几次了。”赵丽引入智能仓储系统,给每件产品贴上RFID标签。小悠举着扫码枪演示:“现在找货就跟扫码支付一样快!”
就在一切步入正轨时,澳洲某媒体突然质疑:“河套屯的非遗产品是否真的手工制作?”赵丽连夜安排全球首播,镜头对准村里的生产车间:李奶奶手把手教外国留学生剪纸,张爷爷演示虎头鞋刺绣,小林讲解AR技术开发过程。
首播结束后,观看量突破千万,评论区全是赞叹。悉尼客户发来邮件:“亲眼看到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碰撞,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魅力!”
庆功宴上,老钱笑着举起酒杯:“赵主任,咱河套屯的剪纸现在成‘澳洲网红’了!”赵丽看着满桌新订单,又摸出李奶奶新设计的“大堡礁”剪纸样稿,目光坚定:“这还不够!通知所有人,咱们要把非遗文创做成全球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时,小悠的声音从机房传来:“赵姐!加拿大客户想定制北极光主题剪纸,咱接吗?”赵丽笑着打开电脑:“接!让李奶奶准备新样稿,这次咱们还要加上夜光材料……”窗外,河套屯的星空格外璀璨,仿佛在为这场永不停歇的文化之旅点亮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