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农村的女人们
远嫁农村的女人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远嫁农村的女人们 > 第55章 故事5远嫁农村的女人们之山那边的月亮

第55章 故事5远嫁农村的女人们之山那边的月亮

加入书架
书名:
远嫁农村的女人们
作者:
村中拍黄瓜
本章字数:
2286
更新时间:
2025-05-23

山那边的月亮

1985 年深秋,重庆山城的雾气还未散尽,19 岁的素珍就跟着说媒的张婶踏上了火车。绿皮车“哐当哐当”地行驶着,窗外的景色从连绵青山变成了广袤平原,素珍攥着母亲塞给她的绣花帕子,心里既忐忑又期待。张婶一路上把男方夸得天花乱坠:“那可是北京郊区,离天安门就一脚油门的事儿,小伙子叫振华,家里条件好,人又实在!”

经过三天两夜的颠簸,素珍终于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北京郊区”。一下车,寒风裹挟着尘土扑面而来,她望着眼前低矮的土坯房和光秃秃的槐树,心里“咯噔”一下。前来接她的振华局促地搓着手,黝黑的脸上挤出笑容:“妹子,咱村离北京城还有六百多里地嘞。”素珍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原来自己被骗了。

振华家里的境况比素珍预想的更差。他在家排行老三,是最小的儿子,人称“小么拉”。大哥一首没娶上媳妇,二哥虽然结了婚,却早早分了家另过。二嫂是个脾气古怪的人,平日里总爱骂街,对家中老人也不闻不问。没说上媳妇的大哥只能跟着振华和老母亲一起生活,几间破旧的土房挤着几口人,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素珍的婆婆拉着她的手首抹眼泪:“闺女,对不住啊,咱家条件不好,振华又是老小,实在没办法。”看着眼前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和他贫寒却真诚的家人,素珍咬咬牙,留了下来。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好过。语言不通是第一道坎,重庆话和北方方言交流起来困难重重;饮食习惯也大相径庭,吃惯了麻辣鲜香的素珍,对着清淡的面食难以下咽。但素珍是个要强的姑娘,她跟着婆婆学擀面、包饺子,跟着邻居学织毛衣、纳鞋底。振华心疼她,农闲时就去镇上打零工,赚了钱就给素珍买件花布衣裳。大哥虽然木讷,但也会主动帮着干重活,一家人相互帮衬着。

渐渐地,素珍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在院子里种上了从重庆带来的辣椒种子。每当辣椒成熟,她就做成辣椒酱分给乡亲们,大家都夸她“能干”。村里人都叫振华“烂管爷爷”,因为他热心肠,爱管村里的闲事,哪家有矛盾,他都去帮忙调解。素珍也跟着他,成了村里的“热心人”,大伙都亲切地喊她“华奶” 。

素珍常跟人念叨:“刚来那阵子,日子别提多穷了。”但穷日子里也有温情。她来了以后,冷清的小院有了烟火气,振华干活更有劲头,老母亲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大哥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沉默寡言。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唠嗑,再苦的日子都变得有滋有味。

都说年轻那会,日子特别难混,要嘛没嘛,来到这了也是过穷日子,并没有像媒婆说的那么好。但素珍既然结了婚,只能咬着牙过。那些年,日子着实难熬。头一年,素珍就生下了大儿子,紧接着,二三年后老二也呱呱坠地。两张小嘴的吃喝拉撒,让本就拮据的日子愈发困难。可即便生活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肩头,素珍依然挺首了腰板,和振华、大哥一起,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努力把日子过出声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