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农村的女人们
远嫁农村的女人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远嫁农村的女人们 > 第3章 新婚之夜

第3章 新婚之夜

加入书架
书名:
远嫁农村的女人们
作者:
村中拍黄瓜
本章字数:
2468
更新时间:
2025-05-09

土坯房里的月光

80年代末的傍晚,夕阳将陈老二家的土坯房染成暖红色,仿佛给这破旧的屋子披上了一层温柔的纱衣。邻居老李叼着旱烟跨进门槛,烟锅里的火星在暮色中明明灭灭,像极了陈老二那忽明忽暗的希望。

“老二啊,邻村张媒婆说有个东北来的媳妇带着孩子,你要是愿意,给3000块钱,我就能说合说合。”老李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陈老二心中激起千层浪。3000块钱,是他在砖窑拼死拼活干三年也攒不下的数目。可他转眼就30多了,村里同龄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老母亲临终前那满含牵挂的眼神,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陈老二蹲在墙根,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墙缝里的泥巴,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想想。”

当晚,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土炕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陈老二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那3000块钱和可能到来的媳妇。天蒙蒙亮时,他咬咬牙,揣着东拼西凑来的钱,跟着张媒婆踏上了领媳妇的路。

这个媳妇叫秀兰,个头还不到陈老二的肩头,单薄的身子背着个两三岁的孩子。那孩子软绵绵地靠在她背上,西肢像没骨头似的耷拉着,脖颈也歪歪扭扭。秀兰的嘴唇微微外翻,牙有点呲着,眼睛不大,见了人只是腼腆地笑笑。她的眼神透着股单纯劲儿,虽不似常人般精明,却也不是傻得没边,只是少了几分心眼,待人接物全凭着本能的善意。这模样,让陈老二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但一想到自己的年纪和母亲的遗愿,他还是默默接受了。

村里炸开了锅,婆娘们挤在老二家里,叽叽喳喳地议论纷纷。“这媳妇看着憨憨的”“3000块钱,老二怕是打了水漂”,闲言碎语像夏日的蚊虫般在屋里乱飞。陈老二坐在人群中,搓着衣角傻笑,心里却像揣着个兔子,既紧张又期待。

夜幕降临,蝉鸣声里,村里半大孩子和几个爱凑热闹的汉子,偷偷翻过矮墙,趴在陈老二家窗根下。陈老二局促地坐在炕沿,看着秀兰低头给孩子掖被角,她时不时抬头冲他腼腆一笑,那笑容干净得像山间的泉水。陈老二喉结动了动,声音比蚊子还小:“睡、睡吧。”说完便躺下,背对着秀兰,浑身僵硬得像块木板。秀兰轻轻嗯了一声,哄着孩子躺下,屋内很快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此起彼伏的虫鸣。

一连五个晚上,听房的人换了好几拨,有人甚至踩着梯子扒在窗台上,可除了偶尔的翻身声和孩子迷糊的呓语,什么动静都没有。渐渐地,听新房的人没了兴致,不再有人翻墙扒窗。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老二变得满面红光,走路都带着风,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去砖窑干活时,他搬砖的速度比往常快了不少,休息时也总爱跟工友们搭话。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秀兰变了。起初她还会帮着洗衣做饭,打理家务,后来却不再像从前那般勤快。她整日背着孩子在村里串门,东家坐坐,西家聊聊,到了饭点才慢悠悠地回家。家里的水缸时常见底,灶台上积了灰也没人擦,陈老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面对的常常是冷锅冷灶。村里的闲言碎语又冒了出来,有人说陈老二这钱花得不值,也有人猜测秀兰根本没把这里当家,可陈老二只是闷头不说话,继续默默干活,没人知道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