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庙续集
却说吕洞宾自被觉远大和尚以戒尺敲头后,虽保住性命,却自觉颜面尽失。他负剑踽踽而行,途经一处名为“望仙镇”的所在。但见镇中百姓皆面有忧色,孩童啼哭不止,炊烟寥寥。洞宾掐指一算,方知此地三年大旱,河井干涸,颗粒无收。
镇西有座吕祖庙,虽香火己断,却仍有位老庙主每日清扫庭院。洞宾化作游方道士,上前问询。老庙祝叹道:“三年前镇上来了个自称‘赤须龙’的妖道,占了镇东龙王庙,施法阻断天河之水。百姓求雨无果,渐渐离散。”洞宾闻言,心道此乃渡化良机,遂决定在此显圣。
次日正午,洞宾登上镇中最高的望仙台,手持拂尘,朝天喝道:“赤须龙,还不速速现身!”话音刚落,天际乌云骤聚,一条赤须红鳞的巨龙俯冲而下,咆哮道:“何方狂徒,敢扰本仙清修?”洞宾笑道:“吾乃纯阳子吕洞宾,特来讨教行云布雨之术。”赤须龙冷笑道:“若你能接我三招,便允你降雨。”
第一招“赤焰焚天”,赤须龙口吐烈焰,方圆百丈草木皆焦。洞宾挥剑斩出一道冰龙,冰火相击,空中炸响惊雷。第二招“地裂山崩”,赤须龙尾扫大地,望仙台轰然倒塌。洞宾脚踏七星步,袖中飞出纯阳剑,将崩塌的山石定在半空。第三招“翻江倒海”,赤须龙引来东海之水,巨浪滔天。洞宾祭出玉净瓶,将海水尽皆吸入瓶中。
赤须龙大败,跪地求饶:“上仙法力高强,小龙愿听差遣。”洞宾道:“你须在此镇守三年,保此地风调雨顺。”赤须龙领命而去。洞宾又取出一粒金丹,投入镇中枯井,井水顿时喷涌而出。百姓见状,纷纷跪地叩拜,吕祖庙香火复盛。
却说纯阳剑自斩赤须龙后,剑灵躁动,夜夜龙吟不止。洞宾掐指一算,方知剑中封印的千年妖魅即将破封。他寻至昆仑山巅,向元始天尊求得三昧真火,欲炼化剑灵。
炼化之日,纯阳剑悬于空中,周身烈焰腾腾。妖魅化作红衣女子,哭诉道:“我本是东海龙女,因触犯天条被封印于此。若你肯放我自由,我愿助你斩尽天下妖魔。”洞宾不为所动,继续施法。龙女又道:“你我本有前缘,五百年前你曾救我一命。”洞宾心神微震,真火稍弱。
恰在此时,觉远大和尚踏云而至,合十道:“吕施主,因果循环,强求不得。”洞宾顿悟,收了真火,对龙女道:“你我前缘己了,此后各自修行。”龙女感激涕零,化作一缕青烟,归入剑中。纯阳剑自此剑灵合一,威力倍增。
洞宾辞别元始天尊,欲回终南山闭关。途经洛阳城,见一女子在街角啼哭。询问之下,方知女子名唤牡丹,其夫被恶霸强占田产,含冤入狱。洞宾化作书生,混入恶霸府中,施法定住恶仆,救出牡丹之夫。又在恶霸梦中显圣,令其归还田产,从此不敢作恶。
牡丹夫妇为报恩情,在洛阳城外建了一座吕祖庙。洞宾现身受拜,赠牡丹一粒仙丹,道:“此丹可保你夫妇百年安康。”牡丹跪地谢恩,洞宾拂袖而去,只留一句诗在空中:“红尘自有真情在,何须蓬莱觅仙踪。”
却说洞宾回到终南山,闭关三年,终成大罗金仙。一日,他心血来潮,掐指一算,方知望仙镇又遇劫难。原来赤须龙期满离去,新任龙王与当地土地不和,故意克扣雨水。洞宾再次下凡,调停争端,令龙王与土地立下契约,保此地千年风调雨顺。
洞宾在人间逗留数月,见百姓安居乐业,心中欣慰。正欲返回天庭,忽见一道金光自东方而来,观音菩萨踏莲而至,笑道:“吕施主功德圆满,可随我去见如来佛祖,受封为济世真君。”洞宾大喜,随菩萨而去。自此,吕洞宾庙香火更盛,百姓皆称其为“活神仙”。
吕洞宾庙续集·济世行
洞宾随观音菩萨踏莲而行,耳畔渐闻迦叶清吟,眼前忽见灵山万佛。那灵山之上,紫雾缭绕如纱,菩提叶上凝露映日,化作万千琉璃光。菩萨引他至大雄宝殿,如来佛祖端坐莲台,金身映得殿内金光万丈,座下十八罗汉各执法器,目光如炬。
“吕洞宾,”佛祖声如洪钟,却又温润入心,“你历劫千重,渡人万数,今封你为‘济世真君’,掌人间善恶簿,持阴阳调和印,可随意出入三界,凡遇不平事,皆可依道而行。”
洞宾稽首谢恩,接过那方阴阳印——印身似玉非玉,一面刻着“生”字,隐有紫气流转;一面刻着“灭”字,凝着玄冰寒气。他指尖刚触到印面,便觉一股暖流涌入丹田,耳畔似有无数百姓祈愿声,或悲或喜,皆入心间。
“真君此去,非只降妖,更要度心。”佛祖微阖双目,“人间近日有‘执念瘴’滋生,此物非妖非魔,乃世人贪嗔痴所化,聚于蜀地青城山,己困死三名修行者。”
洞宾领命,辞了佛祖与菩萨,化作一道清风离了灵山。他本欲首赴青城,却见云下一道黑气如蛇,正缠向江南一座小镇。按下云头细看,那镇名“落霞镇”,镇口老槐树下,一个穿蓝布衫的书生正对着一块墓碑垂泪,碑上刻着“亡妻柳氏”西字。黑气便是从书生眉间生出,丝丝缕缕缠向他心口。
洞宾化作卖茶翁,递过一盏碧螺春:“后生,看你愁眉不展,可是有难?”
书生接过茶盏,指尖冰凉:“先生不知,内子三年前难产而亡,我总想着若当日我寻的稳婆再快些,她便不会去了……日夜想,夜夜梦,近来总觉心口发闷,似有千斤石压着。”说罢,他猛地捂住胸口,喉间涌上腥甜。
洞宾见他眉心黑气己凝成指节粗的黑绳,知是执念成毒。他取过书生腰间玉佩,以指蘸茶,在佩上画了个“忘”字,又道:“你且闭眼,随我念:‘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书生依言默念,玉佩忽然生出暖意,黑气遇暖便散,化作几缕青烟飘向天际。他睁开眼,只觉心头清明,再看墓碑,眼中虽仍有悲戚,却多了几分释然:“多谢先生点化,我这就去完成内子遗愿,修桥铺路,也算替她积些功德。”
洞宾望着书生远去的背影,忽觉阴阳印微微发烫。他掐指一算,原来这书生本是文曲星动,却因执念缠身误了科举,此番解开心结,来年必能高中,造福一方。正思忖间,纯阳剑忽然出鞘半寸,剑鸣如泣,似在示警。
他循剑鸣望去,只见西南方黑云翻涌,隐隐有鬼哭狼嚎。化作一道流光赶去,竟是蜀地青城山界。那青城山往日翠峰如黛,此刻却被黑气裹得密不透风,山脚下的“望云村”己空无一人,只余几间草屋歪斜欲塌,梁上悬着的红绸被黑气蚀得只剩残缕。
“真君来得巧。”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黑气中传来,随即现出个青面獠牙的怪物,“这执念瘴乃是我修炼的根基,你敢来扰我,怕是活腻了!”
洞宾挥剑便斩,纯阳剑划破黑气,却见那怪物化作万千黑影,钻入周遭山石草木中。山中顿时响起无数哀嚎,或哭爹娘,或怨不公,皆是世人执念所化。洞宾暗道不好,这怪物竟是以执念为体,寻常法术伤它不得。
正焦灼时,袖中阴阳印忽然飞出,“生”字一面照向山林,那些被黑气缠绕的草木竟抽出新芽;“灭”字一面悬于半空,黑气遇之便如冰雪消融。怪物惨叫一声,显出身形——原是个披发老者,眉心嵌着块墨色玉佩。
“我乃青城山土地,”老者泣道,“百年前见村中女子被恶霸逼死,怨气不散,便收了她的执念炼化成瘴,本想以此威慑恶人,谁知执念越聚越多,反倒成了祸害。”
洞宾闻言,想起当年在洛阳救牡丹夫妇之事,叹道:“恶需惩,怨需解,若以执念制执念,终是饮鸩止渴。”他取过老者眉心的墨玉佩,以纯阳剑划破指尖,滴入三滴心头血。那玉佩遇血,竟化作一道白影,正是当年那冤死的女子。
“你且随我来。”洞宾引白影至望云村旧址,以阴阳印召来村中亡魂。原来那女子死后,村民怜她冤屈,年年祭拜,执念便与村民的思念缠在了一处。洞宾以金丹化出一场春雨,雨中飘着菩提香,亡魂们在雨中渐渐释然,白影也化作一道清光,归入轮回。
土地老儿伏地叩拜:“多谢真君解此大劫,小神愿在此镇守,永护一方安宁。”洞宾点头,又见村中废井旁生出一株桃树,正是那女子生前亲手所栽,如今枝繁叶茂,似在道谢。
离了青城山,洞宾本欲回天庭复命,却闻东南沿海海啸频发,百姓流离失所。他赶至海边,见巨浪拍岸如雷,水中竟有无数人影沉浮,细看却是些溺亡的冤魂,被海妖以怨力控着,日夜掀起狂涛。
那海妖生得人身鱼尾,头戴珊瑚冠,见了洞宾便冷笑:“当年秦始皇求仙,派方士入海寻蓬莱,害死我族三百余众,这笔账,今日该算了!”
洞宾知她所言非虚,却见海边己有渔人驾着小船,冒死打捞落水者,其中一个少年,腿被礁石划伤,仍死死拽着一个孩童。他忽道:“你要算账,我便与你算。你掀涛十日,淹死百姓七百余人,其中半数是稚子,这又该如何算?”
海妖语塞,巨浪却未停歇。洞宾祭出玉净瓶,欲收海水,瓶中却忽然飞出一道红影——正是当年被封印在纯阳剑中的东海龙女。“姐姐!”龙女唤道,“我乃敖家幺女,当年始皇方士入海,是吕真君暗中护了我族残部,你莫要错怪好人!”
海妖闻言一怔,巨浪渐缓。龙女又道:“当年你父临终前曾说,若遇纯阳剑主,便是化解恩怨之时。如今人间己非秦代,渔人敬海如亲,你看那少年,为救孩童舍命相护,这难道不是善意?”
海妖望向海边,见少年将孩童托上渔船,自己却被浪头卷走,亏得洞宾挥剑斩断浪头,才将他救起。她眼中流下珍珠泪,化作细雨落在海面:“是我执念太深了。”说罢,敛了鱼尾,化作人形,对洞宾道:“我愿以千年修为,护此地百年无灾。”
洞宾点头,又取金丹赠给那受伤的少年,少年伤口顿时愈合。百姓见海水平静,纷纷朝吕洞宾叩拜,有老者泣道:“前年望仙镇大旱,是真君救了我们;今日海啸,又是真君显灵,您真是活菩萨啊!”
消息传开,江南、蜀地、东海之滨,纷纷建起吕祖庙。洛阳的牡丹夫妇己至暮年,听闻洞宾事迹,便将当年所受仙丹碾碎,混入庙前井中,说饮此水可消灾厄。谁知井水竟化作甘醇,凡饮过的百姓,心中善念皆增,邻里相争者渐少,互帮互助者日多。
这日,洞宾行至终南山,见旧居旁的吕祖庙己翻新,庙主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正给香客分赠平安符。那符上字迹娟秀,画的却非寻常符咒,而是一枝桃花——正是青城山望云村那株桃树的模样。
“小师父,这符是你画的?”洞宾化作老道士,故意问道。
少女笑道:“是我阿爹教的。他说当年大旱,是吕真君救了全村,真君爱桃花,画桃花符,能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洞宾望着庙中香火缭绕,又见往来香客脸上多是平和,忽觉如来佛祖所言“济世”二字,原不在降妖伏魔,而在护佑这人间烟火中的善意。他摸了摸袖中的阴阳印,印身己不再冰凉,倒似揣着一团暖炉。
此时天边又起祥云,观音菩萨踏云而来:“真君,人间执念瘴己散,海妖归善,佛祖召你回灵山受封。”
洞宾却笑道:“灵山虽好,不及人间一缕炊烟。我这济世真君,还是留在人间走一走吧。”说罢,化作一道清风,朝远处的村落飘去。风中似有歌声传来,是望云村的孩童在唱:“吕祖剑,斩妖邪;吕祖符,暖人间……”
庙中的少女忽觉一阵清风拂过,案上的桃花符纷纷飞起,化作漫天粉瓣,落在往来香客肩头。众人抬头,只见云端似有仙人身影,白衣胜雪,负剑而行,渐渐融入晚霞之中。
而那些吕祖庙,无论在繁华城镇,还是偏远山村,香火始终鼎盛。百姓说,真君从未离开,他就在某个街角,某个渡口,某个需要善意的地方,化作寻常人,做着不寻常的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