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澜等人晓行夜宿,日夜兼程,便来到了北彊。
大漠孤烟首,长河落日圆。在那遥远的边关酉城,滚滚黄尘中,北疆蛮族的旗帜猎猎作响,他们的马蹄声如闷雷般,一次次震动着大地。北疆蛮族的骑兵身着奇异的服饰,脸上涂着夸张的油彩,眼中满是凶狠与贪婪,己多次如潮水般冲向酉城。
城墙上,守将吴猛身姿挺拔,目光冷峻。他身披沉重的铠甲,手持长枪,身旁的士兵们严阵以待,箭在弦上。面对蛮族的疯狂进攻,吴猛坚守不出的策略从未动摇。每一次蛮族的冲锋,都被城墙上如雨的箭矢和滚烫的热油击退,城门前堆满了蛮族的尸体。
吴猛深知,蛮族来势汹汹,自己兵力有限,不可贸然出击。他日夜坚守在城墙上,指挥着防御,鼓舞着士气。夜晚,他望着城外蛮族的营帐灯火,心中焦急地盼望着援军的到来。
城内的百姓也积极配合,为士兵们送水送饭,修补城墙。大家都明白,这座城就是他们的家,一旦失守,便是生灵涂炭。
然而,蛮族似乎也察觉到了吴猛在等待援军,攻势愈发猛烈。吴猛一边指挥防御,一边派出快马向后方求援。他相信,援军定会及时赶到,到那时,便是将这些北疆蛮族一举击退之时。蛮族的喊杀声震得城墙都似乎在颤抖,无数如狼似虎的身影正疯狂地攀爬着云梯,城墙上的守军虽拼死抵抗,却也渐渐力不从心,城破仿佛就在瞬息之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队人马如闪电般疾驰而来,为首两个顶盔贯甲的少年正是明瑜和小无忧。明瑜一袭黑衣猎猎作响,他目光冷峻,手中大刀如龙,如切瓜砍菜一般,所过之处,蛮族士兵纷纷倒地。小无忧则灵动地穿梭在人群中,她手中的狼牙棒蒺齿森森,闪烁着寒光,棒起棒落,血肉横飞。小乌云在无忧马上纵身扑向蛮族士兵,抓向敌人面门,敌军士兵围杀时,便跳到敌军身后,每每让人防不胜防。随后赶到的君越也带领着前锋营的二万援军杀入敌群。
城墙上的守军见救星来了,士气大振,打开城门,呐喊着冲向蛮军。明瑜和小无忧犹如两把利刃,硬生生在蛮族的攻势中撕开一道口子。他们一路杀到被蛮军占领的库里城下。
逃进城里的蛮军来不及关城门,便被明瑜和小无忧杀到。明瑜大刀挥舞将关门的几个蛮族士兵砍翻在地,无忧追着蛮族便进了城。
在他们的带领下,大靖的将士们越战越勇,杀的蛮族士兵的鬼哭狼嚎,狼狈逃窜。众人一鼓作气拿下了库里城。
等君澜来到库里城,看到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的库里城,整个城市都被血腥与死亡的气息笼罩。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蛮族人的尸体,他们姿态各异,有的瞪大双眼,似是死不瞑目;有的身体扭曲,带着痛苦的痕迹。鲜血在石板路上肆意流淌,汇聚成一滩滩暗红的血泊,散发着刺鼻的腥味。
城市里一片死寂,往日热闹的集市如今空无一人,店铺的门窗紧闭,只偶尔能听到屋内传出的低低啜泣声。百姓们躲在屋里,偷偷扒着门缝向外张望,眼中满是恐惧与惊惶。他们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引来外面未知的危险。
远处,几个蛮族人的旗帜还在风中无力地飘荡,那曾经嚣张的颜色如今也显得黯淡无光。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残垣断壁间弥漫着呛人的尘土。不时有鸟儿从头顶飞过,发出凄厉的叫声,更增添了几分悲凉的氛围。
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百姓们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只见一队疲惫却眼神警惕的士兵正小心翼翼地打扫着战场,他们身上虽然带着伤,满身血污,可脸上却带着胜利的喜悦。百姓们看到大靖士兵,这才松了口气,我们终于回归大靖了。
君澜率领着一队精锐人马,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库里城。城门缓缓打开,城中百姓们带着些许惶恐与好奇,从家门后探出头来张望。君澜立刻安排手下人开始接管城池,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分布在城内各处要道,维持着秩序。
君澜则亲自走入百姓中间,温和地安抚着他们:“大家莫要惊慌,如今战事己平,以后这库里城定会恢复往日的安宁。”百姓们听着他的话语,紧张的神情渐渐舒缓,眼中也有了一丝安定。
待城中局势初步稳定,君澜回到临时设立的营帐,铺开纸张,提笔撰写奏折。他详细地描述了此次战斗的经过,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敌军的溃败情形一一记录其中。对于库里城的现状,他也如实说明,提及百姓们在战争后生活的困苦,以及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最后,君澜郑重地奏请靖元帝向库里城派遣官员,以更好地治理这座新纳入版图的城池,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写罢,他仔细地将奏折封好,命心腹快马加鞭送往京城,期望靖元帝能早日看到这份奏折,为库里城的未来做出妥善安排。
靖元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拿着君澜呈上来的奏折,眼眸微微睁大,神色中满是惊喜。随着目光在奏折上不断扫过,库里城大捷的详细情形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好得很呐!”靖元帝重重地将奏折往龙书案上一拍,大声赞叹。一旁伺候的太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得一哆嗦,忙不迭地低着头。
“这明瑜和小无忧当真是英勇非凡,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胆识和战功,实乃我朝之幸!”靖元帝站起身来,在大殿中来回踱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明瑜智勇双全,指挥得当;小无忧小小年纪便冲锋陷阵,勇气可嘉,着兵部好生记录他们的功劳,待回朝后再加封赏。”靖元帝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对两位小将的赞赏与器重。
殿中大臣们听闻旨意,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这库里城大捷,不仅为朝廷扬了威,更为国家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明瑜和小无忧更是成为了人人传颂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