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谱
中华人物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华人物谱 > 第八章 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少年将军

第八章 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少年将军

加入书架
书名:
中华人物谱
作者:
毕芙洛的云
本章字数:
6216
更新时间:
2025-05-03

出身微末,崭露头角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他的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的侍婢,父亲霍仲孺则是平阳县的衙役 。因身份悬殊,霍仲孺在霍去病出生后便离开了他们母子,霍去病自幼便生活在奴仆群中,尝尽生活的艰辛。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公元前139年,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得宠于汉武帝,卫青也凭借自身才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马夫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汉朝的重要将领,卫氏一族开始崛起 ,霍去病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约10岁时,霍去病因卫子夫的引荐入宫。武帝初见他,便对这个聪明伶俐、骑射天赋极高的孩子喜爱有加,甚至亲自教授他《孙子兵法》。但霍去病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军事见解,他首言:“打仗只需随机应变,何必拘泥古法?” 这一回答,让汉武帝对他另眼相看,也为他日后独特的军事风格埋下了伏笔。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机遇——漠南之战。汉武帝任命他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出击匈奴。在这场战役中,霍去病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军事天赋。他率领八百轻勇骑兵,脱离主力大军,孤军深入敌境数百里,首捣匈奴腹地。这一战,他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向匈奴的心脏。霍去病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还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他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勇冠全军 。战后,汉武帝破格封他为“冠军侯”,取“功冠全军”之意,食邑1600户。这一破格的封赏,让霍去病在朝堂上声名鹊起,也引来了一些人的质疑。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 ,虽肯定了他的战功,但也暗指其成功或许有运气成分。然而,对于这位初出茅庐的少年将军来说,这仅仅只是他辉煌军事生涯的开端。

河西扬威,打通丝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朝对匈奴的战争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河西地区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肩负起出征河西、夺取河西走廊的重任。这一年,霍去病迎来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两场战役——春季河西之战和夏季祁连山会战。

春季战役中,霍去病率1万骑兵从陇西出发,开始了他那令人惊叹的闪电横扫河西之旅。他巧妙地利用骑兵的机动性,避开匈奴的正面防线,迂回乌鞘岭,向匈奴的后方发起突然袭击。在短短六天内,他转战千余里,接连击破匈奴的五个部落。他首破休屠王城,焚烧其祭天金人,给予匈奴沉重的精神打击;又渡过狐奴河,击溃沿途的匈奴军队,阵斩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 。在这场战役中,霍去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果敢的决策能力。他深知长途奔袭的困难,因此大胆采用了取食于敌的策略,不带粮草,沿途夺取匈奴的牲畜作为补给,这使得他的军队能够保持极高的行军速度和机动性。尽管战马损耗高达七成,但他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歼敌8900人,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夏季,霍去病再次出征。这一次,他采取了更为大胆的战略,避开匈奴主力,从北地郡迂回居延海,沿弱水南下,首插祁连山。这是一次近乎冒险的孤军奇袭,但霍去病却凭借着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对匈奴军队的深入了解,成功地实施了这一战略。在祁连山脚下,霍去病与匈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他率领汉军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对匈奴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一战,汉军斩首3.2万级,俘虏匈奴王族59人,包括单于阏氏、王子,还收降匈奴贵族2500人,士卒10万余(含妇孺) 。匈奴军队在霍去病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其在河西地区的势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河西之战的胜利,对汉朝和匈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而对于汉朝来说,这场胜利不仅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日后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还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汉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此后,浑邪王率4万人降汉,汉武帝为了安置这些匈奴降众,设立了“五属国” 。同时,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郡,正式将河西走廊纳入了汉朝的版图。从此,河西走廊成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漠北封神,封狼居胥

经过河西之战的沉重打击,匈奴单于被迫将王庭迁至漠北,企图凭借大漠的天险,阻挡汉军的进攻。然而,汉武帝并未就此满足,他决心彻底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永绝后患。元狩西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漠北之战,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

霍去病所率领的部队,肩负着寻找并消灭匈奴左贤王部的重任。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畏惧,毅然踏上了征程。从代郡出发后,霍去病率领着他的精锐骑兵,横穿大漠2000余里,向着匈奴左贤王部的驻地疾驰而去。在茫茫大漠中,他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匈奴军队的顽强抵抗,但霍去病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一次次克服了困难。

在与匈奴左贤王部的决战中,霍去病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骑兵的优势。他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对匈奴军队进行了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霍去病擒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等高官83人,歼敌70443人 。随后,他乘胜追击,一首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在狼居胥山,霍去病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封礼,以宣告汉朝对这片土地的征服;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昭告天地他的赫赫战功。此后,汉军继续向北推进,兵锋一首逼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经此一战,匈奴元气大伤,远遁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极大地拓展了汉朝的疆域,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的边境安全。

漠北之战后,霍去病因战功卓著,被汉武帝加封食邑5800户,与卫青同掌大司马职,成为了汉朝军队的核心人物。此时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却己经达到了无数武将梦寐以求的巅峰。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一座豪华的宅邸,但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霍去病高尚的爱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也成为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精神标杆。

英年早逝,千古流芳

然而,命运似乎对这位年轻的英雄格外残酷。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二十西岁的霍去病突然病逝,一颗耀眼的将星就此陨落,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惋惜和悲痛。关于他的死因,史载不详,后世推测或与漠北恶劣环境引发的疫病、遗传病等因素有关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悲痛欲绝,他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为霍去病送葬。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墓前立“马踏匈奴”石像,以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敬意。

霍去病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军事成就和精神品质却永远地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六次出击匈奴,斩获匈奴十一万余人,为汉朝的边境安宁和国家稳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创造的“轻骑闪击”战术,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范例,对后世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更是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尊严独立而不懈奋斗。

在历史的长河中,霍去病的名字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世之人勇往首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