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王府书房内,柳依依伏案疾书,宣纸上墨迹未干,楚玄策手持密报立于一旁,眉头紧锁。
密报上赫然写着,世家大族煽动百姓,抵制土豆的种种恶行,甚至有人故意在种薯里掺毒,妄图嫁祸。
这些人丧心病狂!”
柳依依猛地放下毛笔,墨汁在纸上晕开,王爷我们必须尽快将种植技术和食用方法公之于众,让百姓真正了解土豆。”
楚玄策将密报掷入火盆,腾起的火苗瞬间吞噬了,那些腌臜文字,我己安排暗卫彻查此事。
但确实需要让父皇和百姓知晓其中关键。
你放心写,一切有我。”
柳依依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笔,开始详细撰写。
首先是选种,一定要挑选表皮光滑、没有破损和病斑的土豆。
那些生芽的土豆,芽眼周围会产生毒素,绝不能食用,只能用作种薯。”
她一边写一边念,声音坚定。
楚玄策微微皱眉,为何生芽的土豆不能吃,这一点许多百姓恐怕难以理解。”
柳依依停下笔,认真解释道,土豆发芽后会产生一种叫龙葵素的毒素,食用后轻则呕吐腹泻,重则危及性命。
但这些带芽的土豆,却是绝佳的种薯。
将发芽的土豆切成小块,每块保证有1 - 2个芽眼,在阳光下晾晒一两天,待伤口愈合后再播种,这样能大大提高成活率。”
说着,她继续写道:播种前,土地要深耕细耙,施足基肥。
可以用农家肥,也可用草木灰,这样能让土壤更加肥沃。
土豆种植时,行距保持在60 - 70厘米,株距25 - 30厘米,芽眼朝上,覆盖5 - 8厘米厚的土。”
楚玄策凑近细看,为何对间距和覆土厚度有如此要求。
间距合适,土豆才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争抢养分。
覆土太薄,土豆容易长出青头,影响品质。
太厚则会影响出苗速度,柳依依耐心解释,而且土豆生长过程中,要进行2 - 3次培土,既能防止薯块露出变绿,又能增加结薯层,提高产量。”
浇水和施肥又有什么讲究?”
楚玄策问道。
土豆耐旱怕涝,幼苗期不需要过多浇水,保持土壤即可。
到了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需水量增加,但也不能让田间积水。
施肥的话,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茎叶生长。
中后期增施磷钾肥,能让土豆块茎更加。”
柳依依说着,在纸上画了一幅简单的生长周期图,你看从播种到收获,大约三个月时间,这也是土豆的一大优势,能快速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写完种植技术,柳依依又开始撰写食用方法。
土豆的做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记住,发芽、变绿、腐烂的部分必须彻底去除。
烹饪时可以加些醋,能中和部分毒素。
像尖椒土豆丝、牛肉炖土豆、土豆饼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当菜,又能当主食。”
楚玄策看着柳依依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与敬佩,依依,你如此费心,百姓定会铭记你的恩情。”
柳依依摇摇头,我只希望这些文字能真正帮到百姓。
对了,我们还得建议皇上,在各地设立农技站,派专人指导种植,解答百姓的疑问。
三日后,皇宫御书房内,皇帝拿着柳依依撰写的册子,逐字逐句地看着,不时点头称赞。
镇南王妃真是聪慧过人,考虑得如此周全。
有了这些详细的技术和方法,推广土豆便更有把握了。”
镇南王楚玄策跪地奏道:父皇,儿臣还建议在京城举办一场土豆种植和烹饪的展示会。
邀请各地官员和百姓代表参加,让他们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这样能消除更多疑虑。”
皇帝抚掌大笑,好!
就这么办!
传朕旨意,三日后在御花园举办土豆盛会,让天下人都知道这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消息传出,京城百姓议论纷纷。
展示会当天,御花园内人头攒动。
柳依依亲自示范种植,从选种、切块到播种,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十分详细。
一旁的御厨们则现场烹饪各种土豆美食,香味西溢。
一位白发老农看着柳依依将带芽的土豆切块,忍不住问道:“王妃,这带芽的不是有毒吗?
咋还能种?”
柳依依笑着解释:老人家,土豆芽周围虽然有毒,但芽眼却是它生长的关键。
只要把这些带芽的小块种下去,就能长出新的土豆。
不过您记住,这样的土豆可不能吃,一定要选表皮光滑、没有发芽的食用。”
老农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我可得回去跟乡亲们好好说说,可不能误了事。”
另一边,几个世家子弟混在人群中,脸色阴沉。
其中一人冷哼道:就算讲得再好,百姓也未必敢种。”
话音未落,便听见周围百姓的赞叹声。
这土豆丝又脆又香,比萝卜好吃多了!”
是啊是啊,而且种起来也不难,我家那荒地正好能种!”
看着百姓们热情高涨的模样,世家子弟们恨恨地跺脚离去。
而柳依依站在人群中,望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她知道,只要百姓真正了解土豆,那些阴谋诡计就无法得逞,这场关乎百姓生计的战役,他们一定能赢。
展示会结束后,皇帝当即下旨,在全国各地设立农技站,选派得力官员和农技人员,按照柳依依撰写的技术手册,指导百姓种植土豆。
同时,严惩那些造谣生事、破坏土豆推广的人。
在柳依依和楚玄策的努力下,土豆种植技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曾经的荒地长出了,希望的绿苗,百姓们的餐桌上也多了美味的土豆菜肴。
而柳依依撰写的那本册子,更是被奉为种薯宝典,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救命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