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和周遭的臭果摘完卖,陈皎月也攒了不少华币。
古家两个老人也给陈皎月拉了不少想买家禽的买家。
空间里的鸡鸭鹅数量不减反增,以至于她清醒着的时候,一个时辰,就要分神一两分钟,去把蛋收进仓库里。
挂在树上的水果,每时每刻都会有成熟的果子。
它们在仓库里也泛滥成灾,香甜的水果,几乎每次都是按箱给古家几个长辈送去。
牛老贺老几人吃过一次陈皎月给二老的水果,也插科打诨的要出钱买。
“我们都不够吃!”
牛老捋了捋花白的胡子,“你现在就给阿月留言,我要五斤蟠桃,两斤大葡萄,还要两斤车厘子。”
“我也要……”
几人将手机硬塞给古亭焘,让他打字给陈皎月留言。
虽然他们也有小姑娘的联系方式,但是第一次,总得让古老过个明路吧。
古亭焘突然抬起头来,“过俩月的元旦晚会不是要采购水果么!
到时候你们安排一下,就在月丫头这里买,贵是贵了点,但是对身体确实好呀!”
侯老手速飞快的往嘴里塞了两个车厘子,“嗯!有道理!我明天就吩咐下去。”
陈皎月刚到华国,就收到古老爷子接二连三的消息。
水果?
有零有整的,还转了账,估计又是那几个爷爷要的吧。
幸好上次给他们装水果过去的竹篓,还在仓库放着,不然还真不知道用什么装。
几位爷爷指明要的水果,她用食品袋分别装好,每个都多拿了些。
能压的放在底下,皮薄肉娇的放在上面。
车子平稳没有颠簸,水果送到了半山别墅,一点擦伤都没有。
给古亭焘的水果是另放的,满满一筐,什么都有点。
一一打了招呼,她就被黄朝英喊到厨房去找零嘴了。
“嘿,还是我孙女贴心,知道爷爷快吃完了,就又给我续上了!”
“就你手快收了个这么好的干孙女!”
古亭焘大笑几声,“哪是我手快呀,是知茵,她收了月丫头做干闺女。”
管家让人把水果抬进屋,就分类放进了冰箱。
为了能多装些水果,家里又添置了两台锁鲜冰箱。
临中午,厨房里的佣人手中各有自己的活,各种食物的香味在厨房飘散着。
陈皎月跟着黄老太太在厨房走了一圈,又是肉又是菜还有糕点甜品解腻。
从厨房出来,她己经吃撑了。
吃完午饭,几个爷爷告辞离开,陈皎月也顺势提了要离开。
黄朝阳拉着她的手,满脸都是不舍,“奶奶都喊她们赶制零嘴了,晚上再走?”
陈皎月笑容无奈,“奶奶,我还得去看干妈。”
“她们都己经做了好些了,要不你回去前再来一趟?”
她点头应下,黄老太太这才放她离开。
轻车熟路的到了古知茵的公司楼下,靠在花台边上,看着时间刷视频。
五点刚过,陈皎月就给古知茵打了电话过去。
哪知古知茵在外谈生意,根本没在公司。
陈皎月按照地址,将水果送到古知茵常住的别墅里,这才转身又往半山别墅而去。
卤货装了西个大泡沫箱,甜品更是各种花样。
吃完晚饭,二老都知道,太晚了女孩子在外不安全,所以对她没有挽留。
陈皎月把车停在车库里,就拨了一个电话出去。
电话接通,那边吵吵嚷嚷,出来的话却是很清晰,“怎么了,阿月妹妹?”
“我给大舅二舅都准备了些水果,你有时间来工地上拿一下,若是没时间我明早再给你送过来。”
对面沉默了一瞬,“你等我一会儿,我这就来!”
电话挂断,古俊凯就和他那些朋友告别,从会所出来,才想起司机被他打发回去了。
好在会所外的代驾不少。
他随手指了一个代驾,驱车到了工地外。
付了钱,代驾骑着他的小电车离开,古俊凯才将车开进工地。
车灯明亮,陈皎月知道他来了。
下车将两筐早就准备好的水果放在地上。
古俊凯从车上下来,身上沾染了一股淡淡的酒味。
看他神色如常,陈皎月侧身让出位置,“大哥!你家一箱,二舅家一箱。”
他挥手,“你赶紧回去吧,我自己搬,小姑娘晚上少在外面跑。”
陈皎月也挥手,“回见嗷!”
回到家,陈铁生一听到动静就赶忙走到井边。
“爹!你还没睡?”
“等你,天都黑了,你没回来我不放心。”
陈皎月递了一个蟠桃给他,“放心吧,华国安全着呢!没你想的那么乱,
我在那边认了个干娘,他们人都很好,处处都很照顾我!”
“我们阿月是个有福的!”陈铁生不禁有些自豪,“逢年过节的,你别失了礼数,该送的别省。”
陈皎月虽然在他们面前,从未出过错,礼数也周到,但她还是顺从的应声。
第二天,一早就往县城去。
路上她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在路上拉扯,但她很快就收回了视线继续往前赶。
到了县里,铺子里己经有三三两两的人进来了。
陈皎月招手让陈勇陈修两兄弟来搬加热保温桶,还有两张拆散的长桌。
“陈老板,你这是要煮什么?”
陈皎月咧嘴一笑,“这天越来越冷了,我打算卖热汤面,
咱们面条是没有杂面的全白面,荤素臊子都有,价格也就不一样。”
“全白面?一碗素面也得五六个铜板一碗吧?”
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陈皎月脸上笑容没变,
“六个铜板,骨汤面管饱,若是加臊子另加铜板!”
外边一阵唏嘘。
六个铜板白面管饱,还是大骨汤。
外边的面摊还得三个铜板一碗杂面,面汤管饱,怎么算都是这里合算呀!
“老板,你这台子什么时候搭好,我第一个来吃!”
有些稍微有点钱的,都跟着附和,想来体验一番。
“台子今天就能搭好,但是骨头汤不得花时间熬么,还有那臊子也都没弄呢!”
大家纷纷点头离开。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
大街小巷几乎都知道岔路那个茶饮铺子多添了项大骨汤白面,白面管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