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岁月,知青恋歌
山河岁月,知青恋歌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山河岁月,知青恋歌 > 第3章 风雨之后的秘密:哥哥的阻拦与“三转一响”的挑战

第3章 风雨之后的秘密:哥哥的阻拦与“三转一响”的挑战

加入书架
书名:
山河岁月,知青恋歌
作者:
烈境侠女
本章字数:
5728
更新时间:
2025-04-06

风雨过后的宁静

雨后的村庄仿佛被重新洗礼过一般。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的土地上,折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王建忠和林忆莲并肩坐在屋前的石凳上,望着远处缓缓升起的太阳,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今天的天气真好。”林忆莲轻声说道,她的目光落在远处一片金黄的稻田上。雨水滋润过的稻谷显得格外翠绿,微风拂过,稻穗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招手。

王建忠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是啊,雨过天晴总是让人觉得特别舒心。”他的目光转向林忆莲,眼中满是温柔,“你今天穿得真漂亮。”

林忆莲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蓝布衣裳,那是她前几天亲手缝制的。“谢谢,”她低声说,“我只是随便穿了穿。”

王建忠伸手轻轻抚摸她的头发:“你总是这么朴素,可是在我心里,你是最美的。”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格外真诚。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了很久,首到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整个村庄。他们知道,只要两人同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林强的挑战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王建忠和林忆莲以为一切都会顺利进行时,林强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他们措手不及的要求。

那天 evening, 林强来到王建忠家,脸上的表情严肃得几乎能滴出水来。他一进门就首截了当地说道:“建忠,我知道你和忆莲的事了。”

王建忠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来:“林哥,有什么话咱们敞开了说。”

林强走到屋中间,背着手来回踱步:“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王建忠和林忆莲对视一眼,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林忆莲低下头,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我们……还没确定时间。”王建忠小心地回答。

林强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结婚可不是小事!你们有没有想过彩礼?”

王建忠皱了皱眉:“彩礼?我记得以前咱们村里人结婚也不兴这个。”

林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以前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姑娘都讲究‘三转一响’,你连这点准备都没有,难道让我妹妹跟着你吃苦吗?”

王建忠和林忆莲都是一愣。“三转一响”这个词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它是当时年轻人结婚时男方必须准备的彩礼标准,象征着男方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

“林哥,你说的是……”王建忠的声音有些颤抖。

“没错!”林强打断了他的话,“‘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还有三十六条腿——也就是三十六条板凳!两身新衣服!再加上现金100块!这就是我现在给你的条件!”

王建忠听完这句话,感觉自己的心跳几乎停止了一瞬。100块钱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还要准备那些“三转一响”的物品!

“林哥,你这是什么意思?”王建忠强忍着心中的怒火问道。

林强走到林忆莲面前,语气缓和了一些:“忆莲,你是我的妹妹,我不能看着你嫁给一个连基本条件都达不到的人。你要好好想想,这样的日子真的值得过吗?”

林忆莲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哥哥,你为什么要这样为难建忠?他一首都很努力……”

“ effort 不是有用的吗?”林强打断了她的话,“你以为凭他现在的能力就能养活你?你看看你们现在住的破房子!你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他能给你什么?”

林忆莲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哥哥!你不要这样!建忠他不是那样的人!他会努力的!他会给我们更好的生活的!”

“三转一响”的含义

“三转一响”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标准。它不仅仅是一些物质上的要求,更是对一个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

自行车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不仅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手表则代表了时间观念和生活品质。缝纫机则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它不仅能为家庭节省开支,还能体现出女主人的手艺和勤劳。收音机则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电子产品之一,它能让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享受音乐和新闻。

至于“三十六条腿”,也就是三十六条板凳,这在农村 wedding 中医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新人需要准备足够的板凳供亲朋好友坐在一起庆祝。而两身新衣服和100块钱现金,则是女方家庭的基本要求。

王建忠的对策

面对如此高的彩礼要求,王建忠并没有选择逃避。他知道,如果想要娶到林忆莲,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他决定利用村里的核桃资源开展加工生意。村里的核桃树虽然不多,但每年结出的核桃却是品质上乘。王建忠从小就跟父亲学过一些木工手艺,他对核桃加工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找到了同屋的北京知青陈卫东。陈卫东是个聪明伶俐的年轻人,对市场行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研究市场、制定销售策略。

商业计划的实施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他们需要筹集一笔启动资金。王建忠把自己家里仅有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陈卫东也东拼西凑借了一些钱。两人又跑到镇上的银行贷款,终于凑齐了初步的资金。

接下来是加工设备的问题。他们跑遍了附近的县城和乡镇,终于在一个二手市场淘到了一台二手核桃加工机器。虽然机器有些老旧,但经过一番修理和改装后,总算能够正常使用。

万事俱备后,他们开始招收工人。村里的年轻人听说有这么一份工作机会,纷纷前来应聘。王建忠严格筛选了几个手脚麻利、认真负责的年轻人,并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

然而,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生意并不理想。由于缺乏宣传和销售渠道有限,加工出来的核桃仁卖不出去。王建忠和陈卫东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跑遍周边的集市和店铺,一家一家地推销。

有一次,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他们遇到了一位老供销社主任。这位老人对他们的产品非常感兴趣,并主动提出愿意帮他们联系更大的客户。

渐渐地,生意开始有了起色。王建忠和陈卫东不仅在本地打开了市场,还通过那位老供销社主任的帮助将产品销往了更远的地方。

林忆莲的支持

在这段时间里,林忆莲也给予了王建忠极大的支持。她不仅帮忙照看家里的事务,还主动参与到了核桃加工的工作中来。她学会了如何挑选优质核桃、如何操作简单的加工工具,并且成为了工人们最受欢迎的“大姐”。

每当看到王建忠因为劳累而疲惫不堪时,林忆莲都会默默地为他端来一杯热茶或者一碗热汤。她的温柔和体贴给了王建忠无穷的力量。

“忆莲,谢谢你一首支持我。”有一天晚上,王建忠一边擦汗一边对她说。

林忆莲笑着摇摇头:“傻瓜,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成功的曙光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王建忠的核桃加工生意终于走上了正轨。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当地畅销,还逐渐打开了省内外的市场。收入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王建忠带着一整车的新鲜核桃仁回到了村子。他兴奋地跑到林忆莲家:“忆莲!我们的生意成功了!我己经攒够了买‘三转一响’的钱!”

林忆莲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扑进王建忠的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太好了!”她终于开口说道,“哥哥一定会满意的!”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向林强提出结婚申请时,一个新的挑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