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被削职回乡。孔明听着细作报告,把羽扇一摇,喜不自禁,说:“可以出师伐魏了。”
孔明拿笔一挥,次日后主早朝,百官云集,孔明上前奉献《出师表》一道。
“臣亮言:先帝创造基业,正造大业,才过半而崩。今天下三分,蜀魏吴。益州地处偏僻,危在旦夕。然而侍卫坚守不懈,忠士舍身于外。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皆良实,所以先帝以遗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的道理;亲小人,远贤臣,这便是后汉倾颓的原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常常叹息痛恨。
臣本布衣,先帝不以为臣卑微,三顾草庐而躬请臣,使臣甚是感激。
臣随先帝二十余年,先帝知臣谨慎,临崩还寄臣以大事。受命以来,日夜忧虑,恐辜负了先帝之托。
所以五月渡泸,深入南蛮之地,擒孟获而南方己定。
今甲兵己足,应当是奖帅三军,北定中原的时候。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是臣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大事成功以告先帝之灵;若讨贼不成,请陛下治臣之罪。
臣十分受恩感激!今当北伐魏国,辞别远离,深感涕泣大哭,以表奉上。”
后主览完上表,深情地说:“相父南征,方才得胜归来,怎能又劳你北伐呢?请安心回都。”
孔明说:“魏国己呈内部动荡之势,今不正趁此时,难图魏国啦。”
太史谯周奏说:“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不可去图啊。丞相深明天文,为何要去强为呢?”
孔明说:“天道变幻无常,不可拘执。吾今且先驻军马于汉中,观察魏国的动静,准备行事。”
孔明有决策之权,于是留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为侍中。
孔明回到府中,即召诸将听令。前督部,魏延;前军都督,张翼;牙门将,王平;后军领兵使,李恢;副将,吕义;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马岱;副将,廖化;右军领兵使,马忠、张嶷;行中军师,刘琰;中监军,邓芝;中参军,马谡;前将军,袁綝;左将军,吴懿;右将军,高翔;后将军,吴班;领长史,杨仪;前将军,刘巴;前护军,许允;左护军,丁咸;右护军,刘敏;后护军,官雝;行参军,胡济、阎晏、杜义、盛?;从事,樊岐;典军书记,樊建;丞相令史,董厥;帐前左护卫使,关兴;右护卫使,张苞。
平北大都督、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知内外事,孔明。
选定建兴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师伐魏。
忽然帐下一个老将,出言厉声说:“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为什么不用我呢?”众将望去,想不到是赵云。
孔明叹气说:“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常哀感痛惜,以为折去一臂。今将军年纪己高,倘有差迟,我如何是好?”
赵云厉声说:“吾自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大丈夫死于疆场,才是无恨。愿为前部先锋!”
孔明不答应。
赵云说:“如不令我为先锋,宁撞死于阶下!”
孔明大惊:“赵将军呀,不用这么激动吧。若要为先锋,还须一人同去。”
话落有人应,说:“某虽不才,愿助赵老将军前去破敌。”
孔明无力去看,是谁呀,就不知道把赵云留下吗?孔明看是邓芝,高兴地拔精兵五千,副将十员,拥随赵云、邓芝而去。
孔明吉日出师,后主引百官送行,出北门外十里。
洛阳曹睿设朝,近臣奏说:“边官急报。孔明率领大军三十余万,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伐魏犯境。”
曹睿大惊,问:“谁可为将能退蜀兵?”
一人忽然说:“臣父死于汉中,常怀切齿之恨,臣愿引本部猛将,又请赐关西之兵,前往破蜀。”
众人看时,是夏侯渊之子夏侯楙。他字子休,性急最吝。夏侯渊被黄忠所斩,曹操爱怜他,以女清河公子招子休为驸马。
曹睿没有多想,即令夏侯楙为大都督,调动关西诸路军马。
司徒王朗急谏:“不可。夏侯附马没有经过战事,便托大任,不适宜呀。”
夏侯楙大声叱说:“司徒难道结连了孔明,想为内应吗?我自幼深读兵法,以为报仇,你为什么欺我年幼呢?吾没有生擒孔明,誓不回来见天子!”
王朗等人听着叱人,额头己经出汗,没有敢说。
夏侯楙便高昂着头,引关西诸路军马二十余万,与孔明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