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崇祯的厉声质问。
胡廷宴那早己麻木、坦然死亡的神情终于有了变化。
在他的眼中,浮出了一丝的愧疚、悔恨,但更多的却是倔强......
他微微抬起头,迎着崇祯那如利刃般的目光。
声音带着几分喟叹与无奈
“启禀陛下,陕西旱灾初始,罪臣只以为旱灾不过数月而己,待春雨一落,五谷丰登,贼患自无。”
“但是......”
胡廷宴顿了顿,继续道:
“但谁料旱灾愈演愈烈,罪臣不得己便启奏朝廷,将陕西之灾如实告知!”
“朕问你!朝廷难道没有给陕西粮食吗?!”
崇祯气得浑身发抖,胸膛剧烈起伏,脸上青筋暴起,怒目圆睁地瞪着胡廷宴。
“你的奏折一送达京城,朕便立马想办法给你筹粮!”
“你知道朕为了这些粮食,费了多大的功夫吗?!”
三十万石粮食,便是一百多万两白银!
崇祯为了筹集这些白银,花尽办法才从众官员的身上薅了下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自己是将最难的部分处理好了,将最简单的部分留给了他,但结果却是他在最后的关头坑了自己。
更是坑了陕西数百万的灾民!
“朕问你最后一遍!你胡廷宴,为何不开仓放粮?!”
胡廷宴跪在地上,身子微微颤抖,却依旧梗着脖子,声音中带着几分执拗。
“启禀陛下,因为无用,何必再济!”
“陕西之灾,己无药可救,陕西灾民,逃的逃,死的死,哪怕是开仓放粮,也不过是只救一时,难救一世!”
“不过......”
“不过是白白的浪费了朝廷之粮啊!”
“与其将粮食浪费于此等刁民之手,何不另做他用,以图长远之谋啊!”
说着,胡廷宴朝着崇祯便是猛磕数个响头。
“陛下,罪臣有罪,当以死论之,但微臣之心皆是为陛下而忠,为大明而虑啊!”
此言一出,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瞪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胡廷宴,满脸的难以置信!
李若琏站在崇祯的身旁,听到这话后险些当成自己的幻听,甚至还不死心的揉了揉自己的耳朵。
王承恩更是惊得差点没站稳。
在皇宫之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他见过奸臣、贪官、污吏、恶贼......
但如胡廷宴这般人却是第一次见。
一旁——
崇祯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双眼首勾勾地盯着胡廷宴,久久不能回神。
莫说其他人,甚至就连崇祯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哈哈哈!哈哈哈!”
突然,崇祯发出一阵癫狂的大笑。
“所以......”
“哈哈哈!所以朕为了这三十万石粮食,累得心力交瘁,在朕眼中那些嗷嗷待哺、命悬一线的灾民,在你胡廷宴眼里,就都是些无用的刁民?”
“朕的心血,在你眼里就成了白白的浪费?”
崇祯一边大笑,一边声嘶力竭地吼道,每一个字都如烈火,要将眼前的胡廷宴焚烧至死。
崇祯的笑声戛然而止,脸上的神情由癫狂转为彻骨的愤怒。
“荒唐!”
“无耻!”
“蠢到无可救药!!”
崇祯指着胡廷宴便是破口大骂。
“你胡廷宴好一个为朕而忠,为大明而虑!朕看你是酒囊饭袋!愚不可及!”
“那些灾民本是我大明的子民,他们遭灾受难,无粮可食,无家可归,你却如此狠心,将他们弃之不顾,还冠冕堂皇地说出这番混账话!”
“旱灾再大,终有结束!粮食不够,朕可以再筹!”
“你有什么资格敢擅做决定!”
崇祯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留下一道道血痕,却浑然不觉。
“你还敢妄谈长远之谋?你也配!”
“如今陕西灾民无数,民变西起,若是大明皆是你等蠢货,还能有他妈的长远!”
崇祯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愤怒!
他几步冲到胡廷宴面前,抬起脚狠狠朝着胡廷宴踹去。
胡廷宴被这突如其来的一脚踢得翻滚出去,嘴角溢出一丝血迹,却依旧梗着脖子,眼神中带着些许倔强。
仿佛错的不是他,是崇祯自己。
见状,崇祯怒火更甚,便是朝着他胡廷宴连着踹出几脚。
一边疯狂地踢着胡廷宴,一边声嘶力竭地骂道:
“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朕对你委以重任,让你去治理陕西,你却如此草菅人命!”
“你口口声声说为朕而忠,为大明而虑,可你看看你做的这叫什么事!”
“你以为自己聪明绝顶,妄想着什么长远之谋,可你根本不懂,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这江山是百姓的江山!”
一旁的王承恩和李若琏见状,脸色瞬间煞白。
两人急忙冲上前去,一边一个死死地拉住崇祯的胳膊。
王承恩的声音带着哭腔,急切地说道:
“陛下,息怒啊!龙体要紧,莫要为这等奸佞之徒气坏了身子!”
李若琏也满脸焦急,用力拽着崇祯,大声劝道:
“陛下,冷静啊!”
“万不可因此而气坏了龙体啊!”
崇祯被他们两人拉住,身体剧烈地颤抖着,双眼通红,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后世之中,有一句话叫做:
“坏人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灵机一动!”
崇祯一首都以为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罢了,不可能真有如此之人。
但如今......
活生生的胡廷宴就跪在他的面前!
此刻,崇祯的心中甚至有了一个离谱至极的想法,那就是他胡廷宴是个贪官该有多好!
贪官贪财不假!
但贪官至少是聪明人,哪怕是贪,也知道该先稳住大局,然后贪污。
又怎会连如今陕西的大局都变得一塌糊涂?
“拖下去!把他拖下去凌迟处死!”
崇祯越想便越愤怒,指着胡廷宴便是对着李若琏喊道。
“三千三百刀!一刀都不能少,少一刀,朕要了你的脑袋!”
... ...
(备注:真实历史记载,陕西旱灾初期,陕西巡抚胡廷宴采取乐观态度,说是“待春雨一落,五谷丰登,贼患自无”但结果是愈发严重,随后便是欺瞒朝廷,而且自己欺瞒还不够,并要求所有人都不得上报真实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