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渡一关强三倍
西游之渡一关强三倍
当前位置:首页 > 仙侠 > 西游之渡一关强三倍 > 第 131章 鸠摩罗什

第 131章 鸠摩罗什

加入书架
书名:
西游之渡一关强三倍
作者:
解大观人
本章字数:
4952
更新时间:
2025-06-25

云气里是敖悟行和高翠兰,此时才走了半程的路。

却被大圣的筋斗云撞散了云气,两人跌下云头。

敖悟行掉落了片刻后只能稳住自己身形,眼看着高翠兰就要掉落在山石崖上,摔得一个一命呜呼了。

孙悟空呼啸而过后,觉察有异,停住云回头看时,见得此情景,只得回转身子,接住了高翠兰。

对敖悟行说:“兄弟,怎么如此慢。我都到东海之上打了一个来回了,你怎么还没有送到?”

“大哥,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敖悟行感慨道。

“虽然翠兰己被传授了仙法,只是到底新练,未脱离凡胎,幸得我还有几分驼人的本事,不然现在还在那山坳里晃荡呢。”

“你们俩继续慢慢的走。”孙悟空放下高翠兰后,说道,“师傅等着俺回去救人呢。”

“走也。”说着话,孙悟空顿了顿脚,径首投向西方去了。

……

“师傅,俺老孙回来了。”孙悟空按落云头,说着话举着丹药就到了陈袆跟前。

介绍道:“这是从东华帝君处求的九转太乙丹,可以救人性命。”

“给这个童儿服下吧。”陈袆立即吩咐。

“是。”

不愧是仙丹,见效就是快。

这面孙悟空刚将丹药放入那小男孩口中,就见那孩童创伤自动愈合,如不是他身上那些血迹残留,任谁也看不出来前一刻他是那将死之人。

只是也因为是仙丹,所以药效并非只有如此。

接着九转太乙丹药效继续发挥,如果没有人阻止,那孩童就可以立地成就天仙境界。

只是以后再也无法提升了。

陈袆一个法诀用下,就把药力禁锢住了。

以后如果有机缘,只这颗丹药做为底蕴,这孩子便可以有所成就。

随后陈袆吩咐将这孩童缚在骆驼上,循着小路继续西行。

不多久,也就三五里路程,见路边杂草丛里有一只小鞋子。

再走不几步,又见一只。

陈袆叫一声:“徒弟,于他拾起来,一会待他醒了,让他自己穿了便罢。”

总不能让一尊新进的大罗和一个积年的太乙给他穿鞋不是。

再走一程,天色将晚,敖悟行也从后面赶了上来。

回禀陈袆,己经将高翠兰送还高老庄。

到得繁星点点时,这孩童才就醒来,也不哭也不闹,醒来后便拜谢陈袆救命之恩。

陈袆就问他来历,本以为他这只有十一二岁的孩童说不清楚。

没想到这孩子也是个聪明的。

自言复姓鸠摩,名叫罗什,出生于龟兹国。

他的母亲耆婆就是上代龟兹公主;父亲鸠摩炎是天竺人。

七岁学习佛教小乘佛法,九岁时跟随母亲到罽宾国学习,如今一十二岁。

半月前随着母亲返回龟兹,给舅舅祝寿,不想走到此地,家将们稍一疏忽,他就被妖怪掳了去。

“如今得尊者相救,愿拜为师,侍奉左右。”鸠摩罗什说完身世,便翻身拜倒,对着陈袆说道。

“快快起来。”陈袆让他起身。

人之弊端在于好为人师。

一路行来,孙悟空之辈只想着修炼大道、熬炼身子,并不研读经义、背诵诗文。

此时遇到了鸠摩罗什这个天生的神童,陈袆不免起了一个考教的心思。

于是在这荒山之外、野径之旁,两人一问一答起来。

见鸠摩罗什睡了一日,精神正好,陈袆说道:“罗什,你既然说学的小乘佛法,我有一问,你试来答。”

“尊者且问。”鸠摩罗什合掌恭敬的说道。

“小乘佛法言‘西谛’,此中苦谛为起始。经义云‘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然众生皆处诸苦之中,如何能以小乘之法确切认知苦之全貌?”陈袆问道。

鸠摩罗什从容作答:“尊者,经中言,诸苦生于五蕴。色蕴为身之相,受蕴为领纳之感,想蕴为取相之思,行蕴为造作之心,识蕴为了别之能。”

“众生于世间,因执于五蕴为实有,故深陷诸苦。如观婴儿初生,啼哭声中己含诸苦之因;老者之衰,病者之痛,死者之悲,皆为五蕴无常之体现。”

“爱别离时,五蕴所集之情感不得圆满;怨憎会时,五蕴所感之厌恶倍增;求不得时,五蕴所生之欲念不得满足;五蕴炽盛,则诸苦纷至沓来。故欲认知苦之全貌,当于五蕴细细观照。”

陈袆接着问:“罗什,既知苦谛,那集谛为苦之因。经云‘业与烦恼为集谛’,然此业与烦恼之关联,经义中有何确切阐释?”

鸠摩罗什双手合十,说道:“经义中,业为身口意之所作,烦恼为贪嗔痴等诸惑。”

“烦恼为因,能引发诸业。贪者,于顺境起染著之心,此心驱动身口意造作诸业;嗔者,于逆境生忿恨之意,亦促使业之生成;痴者,不明事理,以妄为真,由此而生无量诸业。”

“业又能感召苦果,形成恶性循环。如经中所举,一人因贪财而偷盗,此偷盗之业源于心中之贪,而偷盗之后,又会因害怕被捉而心生烦恼,且来世必受贫穷等苦果。”

陈袆再问:“罗什,灭谛为解脱之境。小乘佛法言‘涅槃’为灭谛之果,那涅槃之境界,经义如何描述?”

鸠摩罗什平静地回答:“经义所述,涅槃为寂静、清凉、永灭诸苦之境。”

“于涅槃中,无有生老病死,无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苦。”

“此境中,五蕴皆空,业与烦恼尽灭。如灯之熄灭,风之止息,一切有为法不再相续。”

“涅槃非是生灭法,而是常住之境,是修行者解脱生死轮回之归宿。”

陈袆最后问道:“罗什,道谛为趋向灭谛之方法。小乘佛法之八正道为道谛核心,然此八正道之正见与正思维,经义中有何细致分别?”

鸠摩罗什答道:“经中言,正见为对西谛、十二因缘等佛法真理之正确见解。”

“此见解为修行之眼目,能引导修行者远离邪见。正思维则是基于正见之上,对佛法义理的深入思考与抉择。

“正见如灯塔,正思维如舟楫。正见为修行者确立方向,正思维则推动修行者在解脱之路上前行。例如,知晓诸行无常为正见,而思考如何于诸行无常中解脱生死则为正思维。”

陈袆的考问与鸠摩罗什的作答,皆依据经义,问答流畅,不觉东方预晓。

这一夜,陈袆很高兴,非是喜佛门多了一个好和尚,而是高兴人族又增加一个好学的。

陈袆与众弟子收拾停当后,由骆驼继续驮着鸠摩罗什西行。

又行了半日,鸠摩罗什在骆驼上喊道:“尊者,此地我记得了。再往前就有一个住处,虽然有些破败,但强似露宿荒山,所以此次我家扎营正在此处。”

“我也是从这处被掳走的。”

果然,行不多时,便见有人迎了上来。

“小主人哪里去了?让公主好一阵担心。”其中有那年长的埋怨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