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歌雁门沙
烽火长歌雁门沙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烽火长歌雁门沙 > 第30章 砥砺前行

第30章 砥砺前行

加入书架
书名:
烽火长歌雁门沙
作者:
喜欢花熊的贝雷
本章字数:
5958
更新时间:
2025-05-29

第三十章?砥砺前行

长安的阳光依旧明媚,柔和地洒在萧府朱红色的大门上。萧承砚与阿史那云婚后的日子,虽被朝堂诸事缠身,却也充满温馨。新婚的第二日清晨,萧承砚醒来,身旁的阿史那云还在熟睡,晨光透过纱帐,洒在她恬静的脸庞上,萧承砚忍不住轻轻抚摸她的发丝,眼神满是温柔。

“云儿,新的一天,又有诸多事务等着我们。” 萧承砚轻声呢喃,阿史那云似有所感,缓缓睁开双眼,眼中带着初醒的朦胧与笑意。

“承砚,无论何事,我们一同面对。” 阿史那云坐起身,靠在萧承砚肩头,两人相视而笑,片刻的温馨后,迅速整理好衣装,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朝堂之上,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刚站稳脚跟,礼部尚书便出列启奏:“陛下,如今与诸国交流合作事宜己初步敲定,可这具体实施过程中,诸多细节仍需商讨。尤其是文化交流方面,选派哪些能工巧匠、学者前往他国,又如何接待来访的异国人士,需有详细安排。”

萧承砚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可先在国内举办选拔活动,挑选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组成交流使团。同时,在长安设立专门的接待机构,负责安排异国人士的食宿、行程,务必让他们感受到我大唐的热情与诚意。”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扫向众人:“萧将军所言有理,此事便交由萧将军和阿史那姑娘负责。务必办好,让大唐文化远扬西海,也让我大唐能博采众长。”

退朝后,萧承砚和阿史那云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他们在长安城内张贴告示,广纳人才,一时间,报名者络绎不绝。从精于瓷器制作的工匠,到擅长诗词歌赋的文人,纷纷踊跃参与选拔。萧承砚和阿史那云亲自坐镇,对每一位报名者进行严格考核,力求选出最优秀的人才。

然而,在选拔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意外状况。一些权贵子弟企图通过关系走后门,混入交流使团。他们自持身份,在选拔现场肆意喧闹,甚至对负责考核的官员恶语相向。

“我乃丞相之子,你们竟敢阻拦我参加选拔?这交流使团,我是非去不可!” 一位衣着华丽的公子哥大声叫嚷着,身旁的家丁也跟着狐假虎威。

负责考核的官员面露难色,求助地看向萧承砚和阿史那云。阿史那云柳眉倒竖,正要发作,萧承砚却轻轻按住她的手,上前一步,神色冷峻:“选拔之事,公平公正,凭的是真才实学。若想靠权势强行加入,休怪我萧承砚不讲情面。”

那公子哥被萧承砚的气势震慑,却仍不死心:“萧将军,你莫要忘了,我父亲在朝堂上的地位……”

萧承砚冷哼一声:“朝堂之上,人人皆为大唐效力。若丞相知晓你在此胡作非为,想必也不会姑息。还请公子自重,若再无理取闹,休怪我以扰乱公务之名惩处。”

公子哥脸色一阵白一阵红,最终在众人的注视下,灰溜溜地带着家丁离开。此事一出,那些妄图走后门的人纷纷收敛,选拔得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在商贸交流方面,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大唐的一些本土商人,担心与外国贸易配额的调整会影响自身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向朝廷施压,要求维持原有的贸易政策。

“陛下,如今这贸易配额一改,我们这些小本商人可怎么活啊!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我们的货物根本卖不出去,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一位老商人跪在朝堂上,声泪俱下。

皇帝看向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眼中带着询问之意。萧承砚出列,说道:“陛下,诸位商家。此次贸易配额的调整,虽短期内可能对部分商家造成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与诸国加强贸易往来,能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带来更多商机。我们可以引导商家调整经营策略,提升商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以应对竞争。”

阿史那云也说道:“陛下,诸位。云儿在突厥时,便见识过商贸交流带来的变化。起初,突厥的一些传统商户也担心外来商品冲击,但随着交流深入,他们学习他国先进技术,改良产品,生意反而越做越大。我们大唐商家智慧非凡,只要转变观念,定能在新的贸易环境中取得更大发展。”

皇帝听后,沉思片刻:“萧将军、阿史那姑娘所言有理。朕意己决,贸易政策不会更改。但朝廷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商家度过难关。”

尽管皇帝表态,但仍有部分商家心怀不满,他们暗中串联,企图抵制新的贸易政策。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得知后,决定亲自走访这些商家,做思想工作。

他们一家一家地拜访,与商家们促膝长谈,详细讲解新政策的好处,分享其他国家因贸易交流而繁荣的案例。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商家逐渐转变了态度。

“萧将军、阿史那姑娘,听了你们的话,我们明白了。这新政策或许真是个机会,我们愿意尝试。” 一位原本坚决反对的商家代表说道。

随着商家们态度的转变,商贸交流逐渐步入正轨。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远销海外,异国的香料、珠宝、新奇的工艺品也源源不断地流入长安,长安的市场变得更加繁荣热闹。

而在文化交流方面,经过层层选拔,一支精英交流使团组建完成。使团出发前,萧承砚和阿史那云为他们送行,叮嘱他们务必展现大唐的风采,学习他国的长处。

“诸位,此去责任重大。你们代表着大唐,要让世界看到我大唐文化的魅力,也要虚心学习他国优秀之处,为大唐的发展带回新的灵感。” 萧承砚目光坚定地看着使团成员。

“将军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使团成员们齐声高呼,随后踏上了前往各国的征程。

在与周边国家的进一步合作中,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吐蕃提出,希望大唐能派遣工匠帮助他们修建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这一请求虽体现了吐蕃与大唐友好合作的意愿,但也存在诸多困难。

“承砚,吐蕃地处高原,环境恶劣,派遣工匠前往,不仅要考虑工匠的安全,还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这其中涉及物资调配、技术难题等诸多问题。” 阿史那云忧虑地说道。

萧承砚沉思片刻:“云儿,这是大唐与吐蕃深化合作的契机,我们不能退缩。我打算亲自挑选一批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工匠,配备充足的物资,同时邀请水利专家制定详细的工程方案。你觉得如何?”

阿史那云点头赞同:“如此甚好。只是你亲自前往,我实在放心不下。高原环境艰苦,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萧承砚握住阿史那云的手:“云儿,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此去若能帮助吐蕃改善水利,不仅能增进两国友谊,还能为大唐的影响力添砖加瓦。”

在萧承砚的精心筹备下,一支由工匠、专家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吐蕃。一路上,他们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终于抵达吐蕃境内。

在吐蕃,萧承砚与当地官员、百姓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实地考察水利工程选址。工匠们迅速投入工作,然而,高原的气候和复杂的地质条件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将军,这石头太硬了,工具都损坏了不少,进度很慢。” 一位工匠焦急地向萧承砚汇报。

萧承砚看着眼前的工程,眉头紧皱:“大家别急,我们一起想办法。或许可以尝试更换工具,或者调整施工方法。”

在萧承砚的带领下,工匠们和专家们日夜钻研,不断尝试新的方案。阿史那云在长安也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展,她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工程筹集物资,提供技术支持。

经过数月的努力,水利工程终于初见成效。清澈的河水顺着新修建的水渠,流向农田,干涸的土地得到灌溉,吐蕃百姓欢呼雀跃。

“萧将军,太感谢你们了!有了这水利工程,我们的庄稼以后就不怕干旱了。” 一位吐蕃老者紧紧握住萧承砚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萧承砚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中也充满欣慰。他知道,这只是大唐与周边国家合作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和阿史那云,但只要他们携手共进,心怀天下,大唐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