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并不怀疑采萍的话,因为人家实在没有骗他的必要。
但也正因如此,他觉得更有必要尽快前往山中小路查看。
于是他再次起身,迈步朝着房外走去。
推开房门,外面是一间客厅,谢晋只得继续向外行去。
采萍不知对方要去何处,只得在后面紧紧的跟着。
推开客厅的门,一院美景跃然出现。
可以看得出,清凉宫的景致要比同州刺史府高出几个档次。
但谢晋显然没有心情欣赏这些,甚至还打心眼儿里有点嫌弃。
当权者挡不住敌国的铁蹄,让给你交税的百姓深陷兵灾之中就是无能,无能还奢靡,就显得异常讨厌了。
先不说祸国殃民的大道理,这至少影响到了他的利益,那他是绝不会纵容的。
就在这时,远处的回廊中走出来一大票人。
为首的是个胖子,一身紫色的圆领窄袖衫,头戴幞头,腰系玉带,手里拿着一方手帕,一边走,一边擦着汗。
他的身后跟着很多人,有文官,也有武将,但最多的就是侍卫。
但谢晋却没有仔细去看,因为这时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胖子的身上。
此人正是他的老哥,当今大渝的太子殿下。
谢晋一见,赶忙快步迎了上去。
他本要行个大礼,却被太子一把拦住。
“行了,咱们兄弟用不着这些,看到你小子醒过来了,我就放心了。”
说着,太子殿下又开始擦汗。
“皇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还不是因为你。”太子用关爱的语气埋怨了一句,然后缓缓说道:“我先是接到了刘宝和崔子鹤传回的消息,说是同州城遭修仙者袭击,而你因此下落不明,这一下就把我和母后给吓惨了。”
说到这里,太子似是心有余悸,不自觉的又开始擦汗。
“于是我匆忙赶到同州,亲自带人寻找,可找了两天也不见你的踪迹,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夏宫这边却送来了消息,说你在这里陷入昏迷,我一听就赶紧带着人过来了。原本京中太医今天就会赶到,但想不到你却自己醒了,告诉皇兄,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突然被当做小孩子一般关爱,谢晋明显感觉有点不适,尤其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太子的身后站着一名红袍老宦官,他一首眼神温柔的打量着自己,听到太子对他的关怀,脸上竟然还露出了标志性的姨母笑。
谢晋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但与此同时,他也记起了此人是谁。
他是东宫的总管太监,内侍省西大内侍之一,也是她母后凤仙宫的老人——汪若海。
这便让谢晋想起了另外那名宫女口中的汪将军,不过一个宦官显然是不能领兵的,所以他认为这可能只是同姓而己。
放下这些无谓的小心思,谢晋让自己的思绪回归正题。
太子既然出现,他想要立刻前往后山的可能性便不大了。
因为按照这位皇兄的脾气,自己若是不把前因后果说明白,他必然是要跟着一块去的。
想到确实还有很多事要与对方商议,谢晋立刻调整了计划。
“皇兄,咱们进去坐下说吧。”
听说能坐下,太子立刻便表示了赞同,他这大胖的身子,确实早就累了。
兄弟二人走进了之前那座不大的客厅,如此一来,太子殿下身后的一大票人便都被隔绝在了外面,跟着进来的只有汪若海。
被分配到这里当差的宦官、宫女本要跟进来伺候,却被谢晋统统挡在了外面。
看到这一幕,本想喝口茶的太子殿下只得向汪若海求助了。
老宦官开始泡茶,谢晋这边己经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皇兄,你这次过来带了多少侍卫?”
听到这个问题,太子和汪若海齐齐皱眉,眼前这位皇三十七子搞事情的能力可一向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
太子语重心长的说道:“小弟,你才刚醒不久,这又是要做什么?”
谢晋明显听出了对方话语中的戒备,只觉有些莫名其妙,于是赶忙将那夜在山中小路发现的事情说了一遍。
当然,他侧重点是大渊的那支奇兵,对于其他的修仙者,则是尽量回避。
他倒不是有意隐瞒,一来他确实对那些人知之甚少,二来他们明显不是现在事件的重点,没必要让他们出来喧宾夺主。
等到谢晋讲完,太子和汪若海全都傻了眼,也都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现在大渝朝廷的第一要务就是议和,可没想到大渊人竟派了一支奇兵偷偷潜入到了江南,这明显是在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
大渝现在一心想着和谈,对于战争根本没有任何准备,上一次己经吃过一次这个亏,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重蹈覆辙。
“汪将军,你亲自带人前去查看,若是真的发现大渊兵马在山中集结......”
太子的话说到这里就顿住了,因为他突然发现若是发现大渊的兵马,他怎么处理都有些不对。
就地歼灭?那便是落人口实,给了大渊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
视若无睹?那又何必派人去查看?
这个分寸到底该怎么拿捏,他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
“汪将军,先派人去打探,时间己经过了这么多天,我觉得那些大渊人可能早就溜回去了。”
汪若海心中也是这么想的,但这种事他可不敢擅专,赶忙望向太子,等着对方的最后指令。
太子点了点头:“就按小弟说的办,先把消息传回来再说。”
“喏。”
汪若海应了一声,匆忙离去。
到了这时谢晋才知道,宫女口中的汪将军,确实就是这位老宦官,只是这个称谓从何而来他还不知道。
但现在这件事显然不是重点,谢晋打算以后另找时机再问。
“皇兄,刘宝和崔子鹤呢?议和使团是否和你一起过来了?”
太子闻言,脸上忽然露出了歉意。
“因为你的事母后本是要治他们罪的,但现在国事艰难,正是用人之际,我便准许他们戴罪立功,继续留在议和使团效力,这次也随我一起到了清凉宫,你……不会怪我吧?”
谢晋知道两个亲信因为自己的事受了责罚,赶忙说道:“皇兄做的对,他们两人忠心耿耿,何罪之有?有罪的是董诚。”
听到谢晋提起董诚,太子殿下的脸上再次露出了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