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栀藏在人群中,看着顾景和吃肉蛋堡,有种她看的电视剧角色到现实一起过平凡生活的感觉。
真是太神奇了。
顾景和咬了一口肉蛋堡,焦香软糯的表皮里,藏着金黄的鸡蛋,还有鲜香的肉沫。恰到好处的蔬菜碎还翠绿着,咬下去也是脆脆的,丰富了肉蛋堡的口感,又很好地解腻。
顾景和吃着吃着,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那一股有点灼热的视线。
他用眼角余光瞥过去,还是林家二姑娘。
林家二姑娘明亮的眼睛,在晨光下,尤其好看。
他不着痕迹地挪开视线。
不知为什么,耳朵有点热,吃得比平时更加矜持了。
方师爷大快朵颐,己经吃完了一个,正想吃第二个,看到旁边自家大人慢吞吞的,才吃了半个,不由都替人着急了。
“大人,这么好吃的东西,你吃的这么慢,我觉得你都对不起这份肉蛋堡了。”
顾景和:“……吃你的吧。”
他要注意形象的好吗?
这么多百姓在场,他堂堂一个知府大人,狗急忙慌地吃东西,多不好。
在顾景和吃东西的时候,周围跟着来的百姓也蠢蠢欲动,想要吃东西。
林记摆出来的小吃摊够多,足以招呼跟着顾景和来到这里的百姓,特别是城里的富户。
本来被知府大人扒拉过来,心里是有点不太情愿的。但是这美味且花样多的早餐,完美治愈了他们的心情。
迎着朝阳,吃上一口美味的早餐,好像也不那么差,还挺美的。
要不是今日知府大人带他们过来,他们还不知道林记食肆里藏着这么多好东西。
今天可谓是大饱口福了。
吃饱喝足,一行人终于来到田边。
顾景和脱去外衫,露出里面的短打衣服。
他今天特地穿上这一身。
他不仅要在旁边看着,还要亲自下地收作物。
方师爷和府衙的衙役应该是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对此一点都不惊奇。
林家人倒是惊讶了一瞬,不过。倒是适应良好。
在现代,很多体制内的公务员也要到田间视察,并且参与农业活动。
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表明府衙以及朝廷对于新粮种的重视。
旁边的富户劝道:“知府大人,何必如此?这可使不得呀,哪里用您亲自下地?”
顾景和正色道:“朝廷对新粮种十分重视,本官一定要亲自下地锄收,才能够更加真切地了解到新粮种的产量,方能够向百姓推广。若是我今日说不出该怎么收获新粮种,日后如何向种植这两种新作物的百姓交代?”
种地为生的村人惊讶极了。
在他们心中,这些当官的只会读书,哪里会屈尊降贵下地干活?
村里见多识广的老者感叹,这个年轻的知府大人,是个好官呀。
这大半年来,顾景和的行动他们都看在眼里。
这位年轻的知府大人,从来不会暴虐百姓,反而深入民间,经常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生长。
想到这儿,村里的百姓看向田地里的新作物不由热切了起来。
他们还是很相信知府大人的。
顾景和在林建民和林卫东的指导下下了地,他们先挖的是番薯。
百姓们之前没有见过这种作物,所以林建民和林卫东趁机向围在一旁的老农以及百姓介绍番薯。
“把番薯切块放进地里种植,也可以扦插。”
“藤条可以喂猪,嫩的还可以自己摘来吃。”
“吃法也很简单,爆香大蒜,再放入番薯藤翻炒,特别美味。还可以下豆豉炒等等,做法就跟野菜差不多。”
“这个好!”旁边听着的农夫满意点头。
他盘算了一下,如此说来,既能够种粮食,又能够当菜,倒是省了不少地。
接着,顾景和就在林建民的指导下,挖出了第一株番薯。
让顾景和惊讶的是,他以为每一株藤只会有一个番薯,没想到是一连串番薯!
望着这么一连串的番薯,他不由瞪大了眼睛。
旁边的村民更是情不自禁惊呼出声。
“这么多!”
林建民笑呵呵指着地里,说道:“大人,你还挖断了好几个。”
还有?!
大家都不由探头望去。
顾景和更是迫不及待想要把这一株所有的番薯都挖出来。
地里的确还有番薯,虽然剩下的番薯都比较小,但是苍蝇腿再小也是肉啊。
能多几个,就能够多一个人可以填饱肚子。
“这么一串番薯,居然是一株藤里长出来的。”有经验的老农己经放眼整一亩地了。
密密麻麻的番薯藤地下面藏着多少能吃的粮食啊?
想到这,他们都不由热切了起来。
顾景和更是如此,吩咐衙役们快点干活,先把这一亩挖出来,计算亩产量。
有一些衙役也是农家出身,他们也是希望得到温饱的普通百姓,自然也激动极了。
今日被知府大人找来挖作物,不少衙役心中都犯嘀咕。
但是看到这么丰产的作物在前,他们不仅没有不情愿,还加了大力气,迫不及待想要把这一亩番薯全都挖出来了。
虽然才是清晨,但是田地上干得一片热火朝天。
许多村民跃跃欲试。
他们种惯了这么高产的作物,恨不得自己上手,去把田地里的每一个番薯都给扒拉出来。
没办法,顾景和还有一些衙役实在不是干农活的好手。
一部分衙役还好,家里应该是种了地的,动作还算熟练。
但是有一些衙役自小生在城里,很少接触农活,干得笨拙。
有个婶子在一旁首跺脚,“哎呦,别出那么大力嘛。有巧劲的,你得一抻。”
被指导的衙役一点都不生气,十分虚心地接受意见,在大婶的指导下,挖出了一串番薯。
“婶子,你看!好多好多番薯!”
婶子更是乐极了,“对对对,好多好多,你翻翻看地里还有没有?”
要是在平时,婶子见到衙役恨不得绕路走,毕竟在她看来,不管多小的官,只要在府衙里,就跟他们平头老百姓是两般的。
可如今因为番薯,为了这一口吃的,她也变得大胆起来,只为了能够收获到更多的番薯。
官民齐心,场面一片其乐融融。
大家都知道这一亩计算出来的产量有多重要,所以,即便村里的百姓很想帮忙,但也理解知府大人的操作,就在一旁,并没有碰田里的番薯。
而且他们也想知道这个作物亩产量有多少。
为了没有任何欺瞒,连秤都是府衙带来的。
一筐筐的番薯,往秤上搬。
周围的人大气都不敢出,安安静静的,就怕计算的方师爷弄乱了数字。
方师爷看到第一遍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由瞪大眼睛,连忙呈给了顾景和。
顾景和沉着冷静,“再称第二遍。”
复称的结果跟第一遍称没有任何差别!
旁边的百姓都巴巴望向了顾景和。
顾景和脸上扬起一个笑,大声宣布:“六百斤!”
一听到这个产量,人群轰一声炸了。
“什么?”
“多少?”
“哎呦娘呀,我可没听错吧?”
“六百斤啊!”
更有年龄大的老农民首接跪在了地上,磕起头来,“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咱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有的人热泪盈眶,喃喃道:“要是早一点种上这新作物,该多好……老娘或许就能扛过去年的那一场旱灾了……”
众生百态,在这一刻,显露无遗。
林栀心中百味杂陈。
哪里的老百姓生活都不容易。
去年粮食收成惨淡,听庄家人说,有一些地种了麦子只有那么十几斤,真的是把人都给逼上了绝路。
百姓们是靠啃树根野草、扒树皮才能够活下来。
今年年景好,老天给力,春雨夏阳,并没有任何天自然灾害,所以地里的作物长得不错。
但是再长得好,也只有那么百来斤。肯定比不过番薯的五六百斤。
这在古代来说,己经是顶顶好的产量了。
但是番薯在现代,一般都有2000斤到6000斤的。
这在古代能够种成五六百斤,虽然说,在古代己经是很好了,但对于他们从现代的人来说,还真的不算什么。
还是需要一代代的提高产量啊。
林建民也是这样跟顾景和说的。
“大人,咱们今年可以选出一些的番薯留作粮种,培育出更好的更高产量的番薯,还得找到产量更高的方法。”
“还能够再高产?”顾景和瞪大眼睛。
林建民当然不能打包票了,这都说不准。
他只保守说道:“大人,总得试试。就像牲畜一样,更加强健的牲畜,下一代也会更加强健。作物说不定也能够这样。”
顾景和觉得十分有道理。
想到林家人可能的身份,他拍板到道:“那就选,等咱们收完了,就选出最的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