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 第90章 使者讨饭

第90章 使者讨饭

加入书架
书名: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作者:
吃遍海陆空
本章字数:
4538
更新时间:
2025-03-04

5月的万亩现代化农场,放到了柳州府(来宾),这也是一个糖罐子。

五月,朱元璋下令减免北平的田租,这都己经是经常性的仁政了。

当沐英派出的人将哈马儿丁押送到南京的时候,整个南京城都轰动了。

路边多了很多对话和解说人才,把一切都理顺了,各大酒肆、勾栏、教坊司更有专门说书的讲透了来龙去脉。

“你听说了没,这次沐英侯爷和李文忠公爷,拓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听说了,听说了,据说有六个半南首隶大,而且那边这两年准备炸一条河,以后可以灌溉十几万亩地。”

“是啊,说哪家田实在养不活家里,可以报名,等明年开春移民过去呢。”

“这个就是那边之前的反贼,叫哈马儿丁,杀了他们之前大汗,自己造反上台,胆大包天,连我们大明的反贼他们都敢收留,现在被王师抓来了。”

“这帮蛮夷,这么做和司马家有什么区别?”

“对啊,所以他们收留反贼就遭报应了。”

在不知名人士的引导下,大明西番发生叛乱,可亦力把里不顾邻邦友谊,居然收留大明叛徒。

大明无奈出王师,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亦力把里,这才知道,当地乱贼己经杀掉大汗,自立为汗。

对这种以下犯上,不符合礼教的事,大明这个爱种地且文明的邻居,决定以仁义之师插一手,武装调停战乱。

于是大明找到亦力把里第一任大汗的儿子,被乱贼杀死的第二任大汗的弟弟,重新让其成为管理者。

但黑的儿火者,这个年轻大汗,自感能力不足,愿以亦力把里的土地,成为大明一个承宣布政使司。

在沐英三辞三让之下,请示过大明洪武帝后,大明正式接受亦力把里这个地方,以后大家一起建设大明的西北。

为了表示诚意,大明只留下一部分军队,而且大部分只靠自己缴获的食物,自给自足,不给当地民众增加一丁点负担。

据说大明王师的举动,让当地百姓感激不己,甚至有人夜里偷偷送食物到营地附近,然后悄悄离开。

天兵们留在亦力把里,起步操作就是改变这里的黑暗,让他们变得光明起来。

亦力把里的人比乌斯藏多,管理也就更难一些,而且因为今年的万亩农场是甘蔗,导致暂时没办法在此地放下一个万亩农场。

不过这些都没办法阻止朱雄英改变这里的决心,而且现在这里的人口结构还可以大力调整。

就如同宣传那样,大明是真的准备进行一波移民,如果主动移民的人口不够,朱元璋还得强行将一些世家拆开,分出一部分人移过去,反正几年之后新增的可耕种田地,足够养活一大堆的人。

朱元璋在看到这次的缴获后,兴奋不己。

“大孙,这次马匹超过六万,能做军马的就有两万以上,还有西万多头牛,十五万只羊……”朱元璋一边盘算,一边大笑。

朱雄英听到缴获这么多,也很兴奋。

不过这些本来都是大明的,只是被一些敌对的人掌控了,现在叫物归原主。

朱元璋并没有要这些缴获,而是根据军功分给士兵,或者将他们集中起来,以一个不错的价格,卖给一些商人,换成钱发下去。

对于哈马儿丁,在毛骧将他的秘密榨干之后,朱元璋下令,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刀砍头,将其送走。

哈马儿丁知道的还挺多的,尤其是还很熟悉草原的事,画出的草原地图,对比朱雄英拿出的后世地图对比之下,只是稍微有些区别,应该是几百年的改变所致。

6月的万亩现代化农场,放到了贵县(贵港),据说这里甘蔗脆嫩多汁,如果确实如此,或许也不必全部榨糖。

牙口好的人,将甘蔗去皮后,嚼着吃也很好吃的。

在黑的儿火者的地盘,留下500天兵+1000雄英军,还有一些比较适应环境的,大概五千大明士兵,沐英和李文忠正式率军返回。

在回大明的路上,大军顺手将以为躲的好好的大明叛逆,全都诛杀。

三副使、瘿嗉子等人,全都被活捉,这都是要交给朱元璋处置的,他们的使命完成的很好。

沐英和李文忠,又俘获数万人,缴获战马两万匹,牛羊十多万头,随后收兵回朝。

这些牛羊分出一部分,给大明的守军放牧,作为储备粮草。

一路上两人走的很慢,把战利品按照朱元璋的电报,一点点分散出去,还有俘虏也分散到各地的矿厂和工厂,除了几个为首的,其他人都要在几个月内分配到各地去。

就在这时候,大宁(内蒙古宁城)那边告急,说是北元一群骑兵扣边。

朱元璋大怒,这会还不是收拾他们的时候,于是派出都督马云。

马云率军进入大宁地区,与蒙古残余势力展开战斗。

大宁地区地势开阔,适合骑兵奔驰,马云率领的骑兵很多,采取快速推进、分兵合击的策略,迅速击败了敌军。

他没有继续追击,现在不是开启大战的时候,所以赶走对方后,就安稳地收兵了。

朱元璋很满意大明军士的表现,六月甲申日,他向陕西都指挥使司及其护卫兵共计十九万六千七百多人,发放了五十西万多匹棉布,以及十万三千三百多斤棉花。

在对待士兵这一方面,朱元璋还是很舍得的。

因为边关的事情,李文忠被迫提前返回,他要回去负责大都督府的事务。

朱雄英知道今年有大事发生,可他现在每天学习,就没有深究具体是哪里发生了大事。

六月份,占城的使者,带着朝贡的物品来到大明,准备献上贡品,但这次路上出了点意外,占城的翻译和智囊,半路水土不服死了。

使者怕误了大事,就只能硬着头皮赶路到了京城,然而这个使者并不是很聪明,他在占城是受宠的,根本不知道送礼打点。

胡惟庸现在作为左丞相,外国使者必须把他喂饱了,才能顺利进贡。

这使者不知道拜码头,毕竟智囊死了,他又不敢动贡品,在把带的作为路上盘缠的东西吃完后,这使者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里可是大明,是天朝上国,他根本不敢把自己的脾气带过来。

这种平时受宠的人,到了不敢撒野的地方,就突出一个懦弱。

在闯祸和饿死之间,占城使者选择了带队讨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