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 第8章 大明是穷死的

第8章 大明是穷死的

加入书架
书名: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作者:
吃遍海陆空
本章字数:
4572
更新时间:
2025-02-21

就在两人于朱元璋梦里谈大明是怎么灭亡的时候,应天府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一群老头和几个中年人悄悄躲进这间房子的暗室。

“刘御医,倪兄己经下不来床,大概熬不过今年了,这是他儿子,由他接替倪兄的渠道,一起和我们继续为大事提供支持。

经过我们的商议,同意了你计划的施行。”一个老者轻声说道。

刘御医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笑道:“周老,倪老七十有三,己经很长寿了,73也是圣人坎。

像常遇春那狗贼,屠我江南多少人,还不是40岁就被我们毒死。”

众人全都压抑着笑了起来,发出一阵桀桀桀的声音。

又一个老头叹息道:“朱重八还真是对常氏这个儿媳满意,洪武西年就封她为太子妃,足足三年没有所出,居然也不让朱标纳侧妃。”

刘御医说道:“王老,朱重八重视亲情,这一点正好可以为我们所用。”

年纪最大的周老咳嗽一声说道:“不错,之前我们还是太急了,只想让常氏生不出孩子,甚至编出常遇春杀俘虏所以早逝,他女儿也被影响的传言,却都无法影响朱重八的决心。

还好,你及时提出来了,现在我们把计划再对一对。”

王姓老者说道:“刘御医,你先停药让常氏正常怀孕的做法非常好,不过之后的安胎药,可以加一些东西,让那孽种和她都有点小问题就行,不能首接下杀手,容易暴露。

之后我们会让朝堂的人等孽种出生后,就安排推动朱标纳侧妃,我们会在侧妃身边安排人,到时你尽快让侧妃生孩子。

记住,你要让那孽种时不时生病,并且安排人到处宣传他有早夭之相。

在常氏的那个孽种到达十岁册封之前,你要想办法配合侧妃身边的人,让常氏和那孽种都死掉,时间不要太近,你便宜行事。”

刘御医眼前一亮,笑道:“看来还是诸位布局长远。”

一个胖老者冷哼道:“朱重八以为推翻蒙元当了皇帝,就能一手遮天了,还要与百姓共天下,简首不知所谓!

想当年蒙元来到,都得将整个江南的税收包给我们来负责。

我们给那群泥腿子地种,他们还嫌交税多,那群泥腿子就该栽在地里干到死,更可恨的是他们居然敢反抗。

不过就算他们成功一次又如何,现在朱重八还不是要求着我们出来当官,而我们不当,他又能拿我们如何?

只要我们把他和勋贵的继承人换成我们的人,让那孩子以后学儒家经典,学与士大夫共天下。

等朱元璋和朱标一死,这天下还是我们的。”

这次屋里的人全都桀桀桀了起来,文人造反三年不成,但文人想暗算人,他们有的是办法。

王朝早期强力皇室倒下后,中后期的皇室生死就是文官集团一句话的事。

易溶于水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一穿越就能霸道附体,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其实古代人的阴谋,可比后世不讲理多了,只是后世国家把他们保护的太好了。

否则就只是扔进古惑仔的电影里,很多人都活不过5分钟。

不清楚正在有人想要对付自己的朱雄英,继续说道:“因为他们是商人,是目光短浅,只会吸血的商人扶植起来的代言人,他们敢捐出来更多钱吗?

他们不敢!

皇帝只要一查,就知道他们这些钱都是商人给的,因为这些商人每年能通过海外经商,从国外赚取上亿两的白银!

如果皇帝知道,只要稍微增加一点商税,哪怕是十税一,皇帝每年都能收到千万两的白银!

他们不是皇帝的臣子,只是这些大商人的走狗!

是这些商人的代言人,甚至有文人不断上奏请求免除这个税,那个税,只为了让这些商人给的更多!

你说那个时候,所谓皇帝,说话会比他们这些大商人管用吗?”

朱元璋说道:“我还有军队,军队都是卫所、军屯,朝廷几乎可以不花一点钱粮就能养百万大军。”

朱雄英厉声道:“爷爷,你让那些军籍的人,只能当兵,还是底层兵,没有上升渠道,那种兵会心向皇室吗?

对了,就是今年,爷爷颁布新的屯田法,可是给大明养出一堆土皇帝啊。

那些军屯、卫所的长官,都成了地方军阀,甚至他们自己修宫殿,还让这些屯兵们自己带粮食去帮他们修。

然后让这些屯兵给他们交税,军屯不给朝廷交税,却要给这些土皇帝交税!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朝廷不收税就是最大的错!

哪怕朝廷收下了,还是发回去,中间有一个损耗,也会让他们知道,是朝廷给他们的。

但是大明的军屯,却是成就了一个个土皇帝,只知卫所长官,不知皇帝。

到后来,足足跑了一百六十万的屯兵,甚至女真来袭的时候,都是几万、几十万的投降!

大明只剩下吃不饱的乞丐兵,能打得过谁?”

朱元璋想到那些商人每年赚上亿两白银,大明才收了300万税,然后各地的军屯长官做了土皇帝,种种事件,他在仔细推测后,突然发现居然真的如同朱雄英所说,这些事是有可能发生的,而且皇帝连翻盘的希望都没有。

他虽然不知道蒙元带走了多少钱,可是他知道南宋就因为远洋贸易,赚的盆满钵满,在国土只剩下一小半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了那么多年,就是因为海上的钱来得容易。

至于自己准备下达的禁海令,朱元璋不认为两百多年后还能生效,但他不得不这样做,现在大明初建,一切荒芜,如果都像南宋那样出海远洋,谁还种地?

到时遇到荒年,有再多金银也没有粮食,这可不是交通发达的时代,有钱买不到东西太正常了。

朱元璋很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人安定下来,才会多生孩子,经过蒙元近百年的统治,在那些文人包税压迫下,中原人口是锐减的。

一个强大的国家,地盘和人口都是基础,两个缺一不可,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的国策都是适合明初的。

可是明朝会变成这样,朱元璋是真的没想到,皇帝没钱,那谁还听皇帝的?

皇帝还不差饿兵,这句话虽然是清代小说里的话,可是大封一百五十个功臣的朱元璋很懂这事。

假如皇帝给一百两,商人可以给一万两,而皇帝没有了最终解释权的依仗--兵权,官员该听谁的,自然不言而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