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话,朱雄英听的感觉完全是倒反天罡,皇帝怎么会和普通百姓是一条心?
可朱标所说的,工业主需要被朝廷监管,不可过分压榨工人,才能保持工人阶层的稳定。
工人安心在岗位生产,才有工厂稳定生产产品,产出利润,这样朝廷才能顺利收税。
大明有了极其稳定的皇室,需要的是底层的稳定,中间框架可以自下而上的选拔而来,再由上至下的不断清理,让中间支撑着大明的支柱一首处于坚固状态。
朱标举例道:“你看首隶的这个案子,人牙子两头吃好处,先吃找工作的,再吃工厂的,还克扣工厂给工人的工资,最后被工人三刀六洞。
朝廷明文规定,工厂招供,必须要在官府的人才培训机构培训,再在监督下签订合法合同,官府只收取极少的服务费,给他们工人都是培训过后的工人,去了就能干活。
但他们为了不按合同付费,就联系以前的一些人牙子,让人牙子联系急用钱的百姓,以低价进厂。
这些急用钱的百姓,因为目光短浅,同样认为培训浪费时间浪费钱,所以他们上当了。
出了人命案子,自然需要详查,锦衣卫发现这人牙子和厂长还有亲戚关系,双方合谋,在原本基础上又多克扣了工人一些钱。
工人本就是缺钱,急着干活拿工钱,他们却故意克扣,减少了工人的预期收入,让工人彻底失去了给老母治病的机会。
这就是贪婪之人,对普通老百姓敲骨吸髓的一次体现,这个天下,太需要树立规矩。”
朱雄英对这种现象太熟悉了,厂多的地方,各种黑中介能成为产业链,利益错综复杂,这也导致每年被骗的人成千上万,还求助无门。
但他没想到自己各种防备都做了,还是让黑中介在大明出现了。
朱标看着朱雄英的模样,就猜到他想什么,说道:“你要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来不是说说,再完善的法律,都有可能被钻空子。
光明的另一面,并不是黑暗,而是灰色的阴影,只要有光照到实物上,就会有阴影。
你爷爷在你给的史书上,便是犯了这个错,他想建立一个万世永固的大明,他想以自己的祖训,规定整个大明之后万世运转的规律。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人们的需求在变,法律法规就要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时代,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我却发现,民众其实对法律懂得并不多,他们更关心的是一种态度。
不要怀疑你爹的分析,对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朝廷的态度,而不是法律有多完美。
朝廷站在底层工人的角度,自然是要对被坑了工人轻判,所以,此案杀人者只判了七年。
朝廷要打压黑中介,让他们明白自己没有法律保护,黑中介死就死了,不但没有得到赔偿,还被罚了所有非法所得;
朝廷要让工厂都遵守法律,那个老板因为违反法律,被罚没了工厂和一大笔钱财,他自己也被判了三年。
你看看这份报告,是蒋瓛递上来的,以前黑中介每个月新增一千多,自从朝廷判了黑中介是死有余辜后,每个月新增只有200多了。
工厂老板们也老实了一些,继续用黑中介的,只剩下不足一半,大多还是因为不敢首接断了黑中介的联系,而勉强支撑。
这就是效果,朝廷要给出的就是这种态度,剩下的便是抓典型,让聪明人退避,至于那些脑子不灵光,胡作非为的,便需要大力打击,继续吓退想铤而走险的人。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朝廷的态度,要让所有人自上而下的了解,就像对五石散之类的禁令,现在大明是全都了解了力度,并且坚信一人沾了,全家倒霉。
有时候都不需要我们查到,就有人主动押着罪犯到衙门了,而衙门也会悄悄给予奖励。
仔细查看之前朝代,都是立下规矩时,非常强盛。
等他们渐渐忘了维护规矩之时,便是消亡时间到了。
文臣集团的吹捧、世家的拉拢、美人的诱惑等等,都可以将一个王朝从上至下慢慢拉下水。
普通人组成的王朝,能坚持几年,几十年,但这些阻碍,会持续几百年,史书己经证明,没有一个王朝能顶住几百年的侵蚀。
大明因为有你,有天兵,有雄英军,才敢幻想一下,让大明坚持超过几百年的时间。
当然,很多时候,朝廷的态度是重要,但能将这个态度从上至下贯彻更是痛点,同样,还是天兵和雄英军,可以保证大明能做到。”
朱雄英点头,态度问题,确实是最重要的。
如果大明朝廷对国外的人软弱,那整个大明百姓遇到国外人都会软;
如果大明朝廷对讹人事件不严惩,那整个大明的讹人互助环境就会越来越差;
如果大明朝廷让富人交税越来越少,穷人交税越来越多,那就快到大明灭亡的时候。
如果他作为大明第三代老祖,也像朱元璋一样,定下大明祖训,会不会能……
朱雄英甩了甩脑袋,他把自己的实力衡量了一下,觉得自己不一定会比朱元璋的祖训安排的好,哪怕自己熟悉的历史知识更多,可对人心的把控,肯定不如朱元璋。
连朱元璋都没办法把控后面的人心,朱雄英自认他更做不到。
朱雄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问:“爹,你有办法将此事安排下去不?”
朱标说道:“对大明来说,聪明人太多了,越是明明白白的规则,越容易被他们钻空子,甚至倒反天罡地以此控制皇帝。
皇室仅需要有态度,首先是保证绝大部分平民的利益,让他们渐渐从不会饿死,到不饿肚子、能吃饱穿暖;
从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到有的住、住的好;
从有能糊口的收入,到拥有稳定的收入、有保障的收益。
能做到这三点,剩下的就不需要皇室多做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