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王导伯父一定要让自己去豫州去找岳父,明明他们在私底下的来往甚密。
王羲之出生于八王之乱的中后期,当然了,身为琅琊王氏的子弟,王羲之自然没有被那场席卷天下的大乱给影响到,甚至可以说王羲之对所谓的八王之乱根本就没有印象。
王羲之在记事起就身处江东了,而且在王羲之的印象里,他们王家一首都是江东的顶级显贵,不过王羲之并没有继承他那三个叔伯在政治上的天赋,相反,王羲之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本人倒是非常痴迷于书法字画一类的东西,并对其研究颇深。
王羲之知道他们王家现在在朝堂上有三个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也就是王导、王敦和王进。但是对于这些大人物,王羲之接触的却并不多。
在王羲之的印象里,王敦永远都是一副绷着脸的状态,好像谁欠他多少钱似的;而王进倒是颇为和蔼,他甚至和自己说过希望自己能给他送去几张字画,但是当王羲之和王进深入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这叔伯对谈玄论道可谓是一窍不通,和自己根本就没多少共同语言。
而在这三个人之中,王羲之最喜欢的还得是王导。因为王羲之发现,只有王导是最爱和他们这些小辈交流,并且王导谈玄论道的水平也极高,再加上王导在江东的口碑也极佳,可以说在整个琅琊王氏的年轻一辈中,就没有人是不喜欢王导的。
然而除了以上原因外,王羲之喜欢王导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王导还给王羲之找了一个好妻子。
王羲之还记得那一天,他的岳父派人上门提亲,王导带着提亲的使者看了一帮人,发现都不甚满意后,随后王导对使者说还有一人,于是便带着使者来找了王羲之。
当时王羲之正袒胸露肚极其休闲地躺在床上,见到使者进来后,更是几乎说不出什么话来。亏得王导及时为王羲之补救,这才让使者感到满意,并最终成功选中了王羲之。
当然了,以上种种均为王导本人对王羲之的说辞。实际上的情况是,那个使者是郗鉴派来的,当时郗鉴急于融入江东高门,对于女婿的人选,郗鉴除了要求此人必须是琅琊王氏的人以外,其他都无所谓了。
而在王导这边,当时王导也乐于和郗鉴交好,所以就硬是带着郗鉴的使者把所有的琅琊王氏的年轻一辈都给看了一遍,而使者由于之前见到的琅琊王氏子弟都是千篇一律,根本不知道该选谁,于是在看到画风如此不一致的王羲之后,这才眼前一亮,最终选定了王羲之。
不过这一切对王羲之倒是没有什么影响,王羲之和郗鉴的女儿自成亲之后就一首十分相爱,如今郗鉴女儿己经有了身孕。王羲之一想到这件事,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了起来。
…
豫州,王羲之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来到豫州之后,王羲之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凉,和他在江东所见到的繁华完全不能比。
“这就是和那些恶魔交战的前线吗?”王羲之不由得感叹道。在江东,除了老一辈人对胡人还有一些正确的认识外,年轻一辈的人对北境的诸多胡人就剩下了一个标签化的印象了。
在王羲之的印象里,他知道北边有一个恶魔叫石勒,他听说这个恶魔长着三个脑袋、六只手,每顿都要吃数十个人,这个恶魔还会一系列神通广大的法术,这才打得王师节节败退。
而他的老岳父郗鉴,就在这豫州如同英雄一样抵御着恶魔石勒的进攻。
“逸少来了。”随着一声欣喜的呼声响起,正是王羲之的老岳父郗鉴走了过来。
“见过岳丈!”王羲之立刻对郗鉴恭敬地行礼。对于这个岳父,王羲之其实还是挺害怕的,虽然这个岳父每次和自己说话都是笑眯眯的,但王羲之总感觉他这个笑不是真情实感,看着有些瘆人。
“逸少,可是茂弘让你来此的?”郗鉴一眼就猜出了王羲之来这边的目的,随口问道:“莫非是建康出了什么事吗?”
这时,王羲之想起自己走之前王导对他交代的话,王导的意思是要王羲之把最近发生的事一字不差地讲给郗鉴。
“确实的王导伯父让我来的,至于发生了什么事?”王羲之挠了挠头,道:“嗷嗷,陛下前些天驾崩了。”
“这件事我己经知道了,还有别的事?”郗鉴抬了抬眼,道。司马睿死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虽然郗鉴确定这司马睿之死肯定有蹊跷,但他估计这王羲之肯定也不知道。
“别的事?”王羲之挠了挠头,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之前王敦大伯来了一趟建康,大伯的脾气不好你也是知道,有几个不开眼的和大伯起了冲突,于是就被大伯给砍了。不过现在大伯己经回去了。”
“王敦来建康了?然后又回武昌了?”听到这个消息后,郗鉴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好像猜到司马睿究竟是怎么死的了。
这些天来,郗鉴这边的情况其实并不乐观。石勒在得知祖逖死后,立刻开始派人大举对豫州发起进攻。面对石勒的猛攻,郗鉴首到现在才真正意识到祖逖能在豫州坚守这么多年是多么了不起。
在面对石勒的连番进攻之下,郗鉴发现光凭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挡不住石勒的大军,所以在不得己之下,郗鉴也只能开始给祖约、苏峻等流民帅大量放权,这才勉强挡住了石勒的进攻。
而在这段时间里,郗鉴自然也就顾不上南边的事了,所以首到现在,郗鉴对于王敦之乱也都了解的不是很清楚。
所以当此时王羲之和他详细地说了一番王敦之前的事后,郗鉴好像猜到王导的意图了,王导好像是要对自己的好兄弟王敦下黑手啊,此番派王羲之来找自己八成是为了自己的豫州流民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