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冯尚武深思熟虑后,将每个县城巧妙地划分为十二个区域,并分别以地支来为之命名。每个区域都精心配备了三至五名身手矫健、精明能干的捕快负责日常治安事务。与此同时,他还组织起县衙中的书吏们对本地的户籍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修缮工作,确保每一个居民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建立监察制度,监督这些衙吏和书吏的平日工作。
不仅如此,冯尚武深知军事力量对于维护一方平安的重要性,于是果断派遣手下的几名得力护卫着手重建城卫营,并积极扩充军户,加强训练,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此外,冯尚武充分发挥自已的人脉资源,从侠客盟调来了一批武艺高强的江湖高手。由这些高手暂时担任临时捕快之职,他们如一阵疾风骤雨般横扫封地之内猖獗已久的盗匪和无恶不作的恶霸。正所谓政治腐败之处,往往是藏污纳垢之所。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冯尚武毫不手软,迅速颁布一系列严厉法令。明令禁止人口买卖以及逼良为娼等恶劣行径,使得封地内的社会风气逐渐好转,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随着局势渐趋稳定,冯尚武手中所掌握的力量也日益充盈强大。此时,他目光犀利地将矛头指向了那些长期盘踞一方、鱼肉乡里的地主豪绅。凭借着先前从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口中所获取的关键证据,冯尚武毫不犹豫地下令展开大规模的查抄行动。当然,查抄这些人的家产并非首要目的,其真正意图在于解放被束缚于土地之上的大量劳动力,让他们能够重新获得自由身。
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推行,冯尚武责令各地官吏手持公文深入民间,广泛向百姓宣传封地里绝不允许再有蓄奴现象存在。消息一经传出,广大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起初,执行查抄任务时仍需要捕快与士兵齐心协力共同出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后来仅仅只需寥寥数名捕快携带公文前往,百姓们听闻后便会自发聚集起来,将那些作恶多端的乡绅之家团团围住,让他们束手就擒。
自古以来,皇朝与世家便是共同主宰着这片广袤的天下。官府常常依靠这些地方乡绅来管理和统治平民百姓。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位世子竟是如此的心狠手辣!当他们终于察觉到这一点的时候,想要逃跑已经太迟了。
经过一番较量,冯尚武成功地将这些犹如蛀虫般的乡绅消除。自此以后,他的封地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查抄这些乡绅的家产时,收获了数量惊人的巨额财富。而这笔财富并没有被浪费,全部投入到了各个领域的建设当中去。
那些被关押在牢狱中的囚犯们,如今也有了新的去处——他们被送往侠客盟接受劳动改造。与此同时,所需的石料、水泥等各种建筑材料正源源不断地从深山之中运输出来。
负责修筑道路冯尚武更是出手大方,给予修路工人们丰厚的工钱。于是乎,许多家中尚有剩余劳动力的人家纷纷涌向工地,希望能够通过辛勤劳作赚取一份不错的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着工地逐渐兴起了各种各样的小本生意。原本冷冷清清的县城,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充满了勃勃生机。
不仅如此,位于侠客盟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作坊,开始在县城招募人手。两地之间的距离虽说不算近,但好在还算方便往来。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背井离乡是无奈之举,但面对着作坊给出的酬劳,仍然有不少人心动不已,跃跃欲试。
冯尚武深刻明白,在农业社会之中,粮食乃是一切之根本所在。为此他推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首先,他毫不吝啬地将大片肥沃的土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辛勤劳作的农民们,并彻底废除了那些繁重苛刻、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使得百姓们肩上的负担骤然减轻。不仅如此,他还巧妙地施行了地税与商税相互结合的创新制度,以此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冯尚武大力倡导和鼓励百姓们积极开垦荒地。对于新开垦出来的农田,更是给予极为优惠的政策:新田在头两年仅收取三成税收!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开荒种地的热情。此外,为了确保辛辛苦苦收获而来的粮食不受损失,他广泛兴建大型粮仓,并采取种种有效措施防止鸟雀和老鼠对粮食造成破坏。
除了解决粮食问题之外,冯尚武同样注重教育的发展。他下令在各个县城都设立起学堂,以普及文化知识。并且明确规定,各行各业中的重要岗位只有具备识字能力者方能被录用。尽管普通老百姓对于考取状元之类的事情并未抱有太多幻想,但“日后若不识字就无法上工”这条新规却着实触动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就在这段时间以来,人们逐渐察觉到一个现象——拥有精湛手艺的工匠所赚取的收入要远远高于一般人。而各地的学堂也会时不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手艺人前来传授独特技艺。
由于同时管理着三座城池的繁杂事务,冯尚武整日忙得不可开交。毕竟手头可供调用的得力人手实在是太过稀少。见此情景,一直默默关心着他的李妙心中满是疼惜之情,于是主动帮助他分担一部分工作压力。而那几位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婶婶们见状,也纷纷效仿,开始学习如何协助处理各项事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番尝试过后,她们反倒觉得自已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从此之后,她们再也不是被困在那深深庭院之中白白消磨时光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