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女性天然就需要承担生育后代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从正常的逻辑来说,女性的繁殖欲望应该更弱才对。但是更弱的繁殖欲望是不利于基因延续的,因此人类女性身上也会自然而然产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比如说,女性的高潮比男性要强烈十到二十倍,而且可以连续高潮,这种性行为过程中的高补偿,是为了避免女性理性层面下因为生存顾虑而降低繁殖欲望的基因“诱饵”机制,本质上和毒品让人产生上瘾感觉类似。
此外,女人从整体来说天然比男人更感性,这也是为了减少女人在考虑繁殖问题时过于精打细算,从而过于从理性人层面斤斤计较个体自我的生存风险而降低繁衍后代欲望的基因机制。如果每个女人都绝对理性的自我主义者,那么她们很可能迅速得出“生后代只会降低自已生存概率,让自已身体变丑、生活质量变差、资源付出更多”的不经济结论,因此,基因只有通过赋予女性能够产生对宝宝、宠物等可爱事物的难以自制的感性冲动,以及对出色男性的饭圈式崇拜和群体信仰本能,才能让女性的繁殖欲望大幅度提升,避免女性因为“理性人化”而导致人类整体繁殖欲望大幅度降低最终陷入低生育率陷阱导致彻底灭绝。
人类作为一个文明诞生在天球上,标志着天球生物的演化从算法层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生物的进化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听天由命”的被动阶段,在这个阶段,生物并没有对未来的预判能力,甚至是对于周围危险环境的规避能力也没有,不管是食物的来源还是能量的获取,完全依靠运气。在这个阶段,一次暴雨,一次火山爆发,一次降温,都有可能导致生物灭绝。
第二个阶段,是“趋利避害”阶段,在这个阶段,生物已经有了对周遭危险存在的一定预判能力,可以躲避天敌的追杀,可以躲避雪崩、沙暴、滑坡、闪电、火山等灾害,甚至已经有了筑巢、求偶、埋藏食物、用石头和木棒砸果实等较为复杂的利用环境的能力,但是对于更长远的未来,却没有计算和规划能力。
直到人类出现,生物才进入了“谋今思远”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能够掌握自然规律的人类出现,人类可以开垦田地、圈养家畜、规划建设村落城市,这种主动规划未来、主动创造工具和改造周围大环境的能力,代表着以人类为代表的生物成长到了“主动出击”“积极谋划”的演化阶段。从人类认知层面来说,这也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已经演化到足以模拟周围环境和一段时间的未来的能力的结果,人类的大脑之中有一个作为“自然虚拟机”的小世界,这个世界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现实世界,这也是人类能计算未来的能力的基础。第三阶段的发展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幅度削弱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进化算法,让尽可能多样化的人类基因保存下来,
当然,随着生物的进一步演化,未来人类文明还有可能进入到第四阶段,这就是“预定进化”的阶段。如果说第三阶段的生物可以谋划未来,改造环境,把周围的世界改造成为人类宜居的状态,那么第四阶段的生物,则可以改造自身,直接通过技术等手段强化自已的体力、智力乃至是身体外观和功能,甚至是人类直接给自已设定未来的进化方向,比如通过基因改造、器官移植、人机结合、物种融合、意识上传机械,乃至是让机器文明或者其他可能形式的文明直接取代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方式来延续“人类文明”。当然,到了那个阶段,人类文明还能否被称为人类文明,那就是另说了,但是从生物整体演化的角度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比较显而易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