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物体适应环境的结构演化序列来说,大体上的生物演化顺序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
骨骼的出现是动物形态结构质的一次大飞跃,骨骼出现的原因,是早期海水里钙太多,对于生物体来说,钙过量会带有毒性,这种情况下,生物主要选择了两种应对对策,一是排出体外,另外一种则将其固定在不参与循环的地方,例如体表和肌肉内部,而也正是后一种生存策略,偶然地产生了骨骼这一神奇的器官。
而外骨骼一般不会出现在大型动物身上,因为“全副武装”的外骨骼实在是太过笨重了,这种高耗能、慢速度的模式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演化。
除了骨骼的出现,对于生物整体来说,最大的一次飞跃就是生物登上陆地。事实上,生物来到陆地并不是罕见的现象,早在最原始的单细胞时期,一部分比如古真菌之类的单细胞生物就已经通过海水渗透的方式进入了陆地的地下水系统,存活在一些的地下土壤之中。同时,因为飓风、龙卷风、地震、火山、洋流、海平面、板块运动甚至彗星和小行星撞击等自然现象,就有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偶然”地来到了陆地上,它们之中不少自然是死亡了,但是也有不少勉强存活在了水洼、江河、湖泊、内海等区域,之后随着湖泊江河干枯,也有一些单细胞生物能勉强在沼泽或者湿地生存,而随着部分区域的土地水分持续蒸发,还能剩下的一些单细胞生物,已经可以勉强在没有水的陆地上存活了。
所以单细胞生物到陆地上生存并不罕见,关键的是动植物到达岸上。最初到达陆地的是一些初期藻类,但是这些初期藻类被冲击到陆地上很快就会脱水而亡,一直到了显升宙的中前期,地球上的藻类才因为基因突变产生了ANR(花青素还原酶)基因。
花青素还原酶基因的表达可以传递植物激素ABA(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发送的信号,起到抑制植物生长或者让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作用,这得以让早期的植物在在干旱胁迫下生存。
但是,在天球上,这种ANR基因的突变,却始终没有像地球上那样出现,哪怕十月天通过倒退重来的方式让植物演化重演了多次,依旧没有产生ANR基因的突变和植物适应的情况。
这一点让十月天略感讶异,但是很快十月天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天球没有地球那样拥有一个月球作为伴星。
没有了月球,也就没有了规律性的潮汐环境,自然也就缺乏了潮汐作用进行自然选择而选择出ANR突变基因,也因此,天球上的植物迟迟没有在陆地上大规模地安家落户。
“看来月球还是不得不造啊……”十月天微微感慨。
月球对生物进化始终是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的。比如月球影响星球地轴斜率,从而产生四季交替。潮汐效应产生搁浅带,让生物从海洋到陆地的过程有了一个明显的中间阶段。此外,月球也会地球磁场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让地球得以减少来自宇宙射线的侵袭,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可以说,月球在生物上岸之后,发挥的作用极其重大。
到了这个阶段,十月天不得不把自已已经构建稳定的天球模型“推倒重来”,把时间倒退到天球成型之前,然后从外星系的一个恒星团中紧急调动了一块质量与月球接近的“星际天体”。
十月天选择的是一个离天球所在恒星系163光年的恒星团,在这个恒星团的一个年轻恒星的原行星盘中形成了一块与月球质量相仿的天体,并被一颗类木行星通过引力作用抛出,以大约2千米/秒的弹射速度飞向天球,最终经过了约4000万年的漫长星际旅行后,成功被早期的天球所捕获,最终通过潮汐锁定考核,成为天球的一颗伴星。
十月天把这颗天球捕获的月亮称呼为Oumuamua(欧慕慕),意为“远方来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