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既平燕地,乃召太子丹至咸阳宫。
太子丹虽为阶下囚,然神色倨傲,直视秦王。
秦王冷笑,曰:“太子丹,昔我曾为好友,今日却以这般情形相见。寡人问你,可曾后悔?”
太子丹昂然答曰:“后悔?嬴政,我唯一后悔的,是未能早生于你!你十三岁即为秦王,手握大权,号令天下。而我,空有才智,却只能困于燕国,做一个无能的太子。若我为燕王,燕国岂会落入你手?”
秦王闻言,目光如炬,缓缓起身,步至太子丹面前,沉声曰:“太子丹,汝自以为才智过人,然汝可知,汝不如燕王喜也。燕王虽无能,然其心系百姓,知进退,明得失。而汝,好大喜功,心无百姓,眼高手低,终致燕国覆灭。”
太子丹闻言,面色骤变,怒曰:“嬴政,汝何出此言!我太子丹一心为燕,岂是汝所能诋毁?”
秦王冷笑,曰:“汝一心为燕?然汝遣荆轲刺秦,不过为逞一时之勇,徒害燕国百姓。汝可知,燕国百姓因汝之举,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汝之所谓‘为燕’,不过为满足一已之私欲耳!”
太子丹闻言,神色渐黯,然仍强辩曰:“我……我不过欲为天下除暴,何错之有?”
秦王叹曰:“天下?汝眼中之天下,不过虚名耳。汝可知,寡人自即位以来,废分封,行郡县,统一度量,修驰道,皆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而汝,空谈大义,却无实策,终致燕国覆灭。汝之所谓‘为天下’,不过自欺欺人耳!”
太子丹闻言,默然良久,忽泪如雨下,泣曰:“嬴政,汝之言,如刀刺我心。我……我悔不当初!若我如汝般心系百姓,燕国岂会至此?”
秦王见状,神色稍缓,曰:“太子丹,汝今日之悔,虽晚,然犹未迟。然寡人今日要诛汝之心,彻底打灭汝所有幻想。汝且听好,寡人将如何善待燕国旧民。”
太子丹抬头,眼中带着疑惑与期待,曰:“汝……汝待如何?”
秦王目光坚定,语气铿锵,曰:“寡人已下令,燕国旧民,皆为大秦子民。凡适龄孩童,无论男女,皆可免费入学,习文识字,明理知义。寡人设国家医馆,百姓有病可医,有疾可治,无需担忧生计。农税全免,百姓所种之粮,皆归已有。重商税、地税,以富国富民。寡人要让百姓有衣穿,有饭吃,老有所养,少有所学。”
太子丹震惊,语气中带着不可置信,曰:“汝……汝竟如此善待燕民?”
秦王冷笑,曰:“不仅如此,寡人设大秦文宫,供天下百姓就业谋生。凡愿学者,可习厨艺、纺织、工匠之术。女子亦可入学,就业,寡人要让大秦子民,人人如龙!”
太子丹神色恍惚,喃喃自语:“人人如龙……人人如龙……”
秦王语气渐厉,曰:“而汝,太子丹,汝能做什么?汝空有才智,却无实策;汝口口声声为燕,却害燕国百姓流离失所。汝之所谓‘为天下’,不过一场空谈!寡人今日留汝一命,非因汝之才,而是念及昔日之情。然汝若再执迷不悟,休怪寡人不念旧情!”
太子丹闻言,忽怒目圆睁,厉声曰:“嬴政!汝虽善待燕民,然我燕国贵族何罪之有?汝为何免去我燕国贵族所有优待,贬为平民,令我等在咸阳周边生活,后裔子嗣不得识文断字,不得习武强身,只可为人佣工,世世代代如此?汝此举,岂非太过狠毒!”
秦王冷笑,曰:“太子丹,汝燕国贵族,昔日享尽荣华,却不顾百姓死活。汝父王昏庸,汝又好大喜功,致使燕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寡人此举,正是为燕国百姓讨一公道!汝等贵族,昔日之荣华,皆取自百姓血汗,今日之落魄,亦是咎由自取!”
太子丹闻言,心如刀绞,忽仰天长叹,泪如雨下,曰:“嬴政,汝虽为天下之主,然汝之心,何其狠毒!我太子丹虽死,亦不瞑目!”
秦王见太子丹已无力争辩,遂命人将其带下,安置于咸阳城中。
太子丹既去,秦王乃召群臣,议燕地之事。
国师薛不凡进言曰:“燕地初附,民心未稳,宜施仁政以安之。可广建学堂,兴教化,使民知礼义;设医馆,疗民疾,显秦之仁德。”
秦王深以为然,遂命薛不凡主理燕地安抚之事。
六部尚书亦各陈其策。
吏部尚书曰:“燕地初定,户籍混乱,流氓横行,宜速定户籍,揽收流氓,使民有所归,国有所依。”
户部尚书曰:“燕地历经战乱,民生困苦,可推行‘以工代赈’之策,使民以劳力获酬,既可安民,又可兴土木,利国利民。”
礼部尚书曰:“燕地风俗异于秦,宜广设戏曲娱乐,以悦民心,渐导其俗,使其渐融于秦。”
兵部侍郎曰:“驰道宜速修,以通四方,便于兵马调度,巩固边防,防患未然。”
刑部尚书曰:“燕地初附,奸宄未清,宜严查盗匪,肃清不法,使民安居乐业。”
工部尚书曰:“燕地城池残破,宜速扩建,医馆、学堂亦宜广设,以显秦之威德,安民之心。”
文宫夫子与学子亦上书献策。
夫子曰:“教化为治国之本,宜遣贤士入燕,授以诗书礼乐,使民知秦之文化,渐归王化。”
学子曰:“医者仁术,宜广遣医师,疗民疾苦,使民感秦之恩德,民心自安。”
秦王闻之,皆从其言。
遂下令扩建燕地城池,修驰道,通四方,以便商贾往来,促燕地之繁荣;
设学堂、医馆、疗养院,遣文宫医家四百人入燕,为民疗疾,百姓皆感秦之仁德,叹其大义。
又揽流氓,定户籍,检百姓之体,务使民安其生。
复行“以工代赈”之策,使民以劳力获酬,不徒赖赈济,燕民皆得其所,生计渐裕。
秦王又重文娱之事,广设戏曲娱乐,以悦民心。
燕民渐感秦治之善,皆曰:“秦之治,胜于燕也!”由是,燕地大安,民皆归心于秦,秦之基业益固矣。
国师薛不凡复请秦王遣使巡燕地,察民情,访贤才,以巩固秦之统治。
秦王从之,遣使巡行,燕地贤才皆得举荐,秦之政令渐行于燕,民皆悦服。
燕地遂成秦之重镇,为秦一统天下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