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5年,胶州曹操在荀彧和程昱的建议下,派人前往东吴与孙权联盟。
孙权得知来意后,开始是拒绝会见曹操使者,但曹操使者讲述厉害后孙权心中有所动摇,这才同意接见曹操使者。
大殿之上,曹操使者昂首阔步而入,行礼之后便侃侃而谈。“孙将军,如今北方鲜卑虽败,然局势仍动荡不安。刘备于荆州虎视眈眈,其志不小。我家丞相,兵强马壮,若孙将军愿与之联盟,则江东之地可得长久安稳。我家丞相亦承诺,共抗外敌之时,绝不染指江东寸土。”
鲁肃眉头微皱,上前一步道:“汝言虽善,然曹操奸诈多疑,此盟一成,犹如与虎谋皮,焉知他日不会背信弃义?”
使者正欲辩驳,张昭却缓缓开口:“子敬此言差矣,今坐拥胶州,若拒此盟,恐曹操转瞬即率大军东来,江东危矣。”
孙权坐在上位,双手紧握扶手,目光在鲁肃和张昭身上来回扫视,一时难以决断。许久,他沉声道:“此事重大,且容吾再行思量,使者先回馆驿歇息吧。”
待使者退下,大殿之中一片寂静,只剩下孙权内心不断权衡利弊的挣扎声。孙权屏退众人,只留下周瑜一人商议。周瑜拱手道:“主公,曹操此举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暗藏玄机。他虽言不图江东寸土,然一旦击败刘备,势力大增,到时岂会放过江东?”
孙权微微点头,“公瑾所言甚是,但如张昭所说,若不应盟,曹操兴兵来犯,恐难抵挡。”
周瑜沉思片刻,说道:“主公莫急,可先假意应盟,而后暗中观察曹操动向。同时加紧训练水军,广积粮草军备。”
孙权眼睛一亮,“此计甚妙。”
次日,孙权召见曹操使者,表示愿意结盟。曹操使者大喜而归。随后,孙权命周瑜秘密整军备战。数日后,探子来报,曹操大军果然蠢蠢欲动,似有攻打之意。
孙权闻报,冷笑道:“曹操果真是奸诈之人,幸得公瑾早有谋划。”于是孙权一面稳住曹操,一面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江东上下顿时弥漫起一股紧张的气氛。
程昱与荀彧本想让曹操结盟以稳固胶州势力然后徐徐图之,没想到曹操却想趁孙权同意联盟,趁孙权不被,攻打孙权。荀彧听闻探子回报,大惊失色,忙去找程昱商议。“君仲德,曹公此举太过冒进,原计划乃是结盟稳势,怎可如此急切攻伐?”
程昱亦是满脸忧色,“文若兄,曹公怕是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以为孙权可欺。但孙权既己有所防备,此战恐怕不易取胜。”
二人决定面见曹操,力劝其改变策略。
营帐内,曹操听着二人谏言,却不以为然,“吾观孙权小儿,不过尔尔。此时不击,更待何时?”
荀彧苦劝,“丞相,东吴地势险要,水军强盛,且孙权己有准备,强行攻打必陷苦战。”
曹操却仰天大笑,“吾之兵力远胜于彼,何惧之有?”
程昱见状,也赶忙说道:“丞相,即便得胜,亦将损失惨重,还望三思。”
曹操眼神一凛,“吾意己决,不必多言。”荀彧与程昱无奈退出。
不久,曹军进攻东吴,正如荀彧二人所料,东吴凭借天险与强大水军顽强抵抗,曹军久攻不下,士气渐衰。曹操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然而为时己晚,只能望城兴叹,懊悔不己。
曹操看着自己久攻不下,只能退兵,并让人再次前往孙权处结盟。
孙权收到曹操再次结盟并加封的消息,召集群臣商议。鲁肃首言:“主公,曹操刚兵败,此时前来求和结盟,实不可信,怕又是阴谋诡计。”
周瑜也点头称是,“主公,此次万不可轻信。曹操狡诈,此番或许是缓兵之计,待他整顿好军队,定会再次来袭。”
孙权手抚胡须,沉思良久。“公瑾、子敬之言有理,但曹操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若公然拒绝,恐给曹操发兵借口。”
这时,陆逊站出,“主公,可佯装答应,索要大量物资军备作为结盟条件。曹操若应允,我们则可增强实力;若不应允,便是无诚意,天下人也可知晓曹操假结盟之名。”
孙权听后,面露喜色,“伯言此计甚好。”
于是回复曹操使者,提出诸多苛刻条件。曹操接到回信,大怒,欲即刻起兵再战。荀彧苦苦相劝,“丞相息怒,此时再战,士兵疲惫,且东吴必然严阵以待,不如暂且答应,徐图后策。”
曹操虽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条件,并加封孙权为吴侯,再次与孙权结盟。
孙权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江东,扩充军备,曹操虽心怀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等待时机。
而荆州军关羽得知曹操假意与孙权联盟,而攻打孙权失败,立马书信幽州刘备,刘备得知后,招来张亮、田丰等人商议。
刘备看着众人,缓缓开口:“曹操此人心机深沉,如今虽与孙权二次结盟,但想必仍不死心。吾等不可坐视不理,当寻机而动。”
张亮拱手道:“主公,如今曹操与孙权相互牵制,此乃天赐良机。我们可一边休养生息,一边暗探两方军情,若有机可乘,便可出兵。”
田丰也附和道:“主公,兴平之所言极是。荆州之地,南可图胶州,东可制江东,战略要地也。我们需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刘备点头称是,当下吩咐下去。
几日后,探子来报,曹操内部军心不稳,不少将士厌战。刘备心想这是个削弱曹操的好机会。于是召集众将,准备派兵佯攻曹操边境,使其首尾不能兼顾。另一边,孙权察觉到刘备的动作,担心刘备借机壮大,便派人与刘备交涉。
刘备接见使者后表示无意独占好处,只是不想曹操让曹操发展。孙权权衡利弊后,竟提出与刘备联合对付曹操,刘备欣然答应。
刘备与孙权达成联军之议后,双方迅速调配兵力。刘备令诸葛亮统筹调度,诸葛亮深知此战关键在于奇袭。于是他挑选赵云率领一支轻骑兵,悄悄绕至曹操后方。
曹操这边,由于之前战事失利以及内部军心不稳,正在忙于整顿军务。荀彧察觉到刘备与孙权可能有联合之举,但曹操不以为意,认为刘备刚刚击败鲜卑,孙权又是手下败将,不足为惧。
当赵云的骑兵突然出现在曹操后方时,曹军大乱。与此同时,孙权的水军沿着长江北上,配合刘备的陆军对曹操形成夹击之势。曹操仓促应战,却发现腹背受敌,士卒们更是无心战斗。
在激战之中,曹操险些被俘,多亏许褚拼死护卫才得以逃脱。经此一役,曹操元气大伤,退回胶州舔舐伤口。
而刘备与孙权则通过这次合作,瓜分了部分曹操的领地,各自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张。
曹操失败后大怒,前往天子处,天子见曹操失败,大声笑道:曹丞相为何如此沮丧?来我这有何赐教?天子刘协本就抱着一死而耻笑曹操。
曹操双目瞪着天子刘协,眼中满是怒火,却又无法发作。他冷哼一声,“陛下莫要得意,吾不过一时失利。”
刘协站起身来,首面曹操,毫无惧色,“曹丞相,你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今日遭此大败,也是天理循环。”
曹操握紧拳头,咬牙切齿道:“陛下慎言,吾仍手握重兵,只需休整些许时日,定能重振雄风。”
刘协冷笑,“丞相若是还有理智,就应知如今形势己变。刘备与孙权势力大涨,百姓也盼着安宁,丞相难道还要一意孤行挑起战火?”
曹操心中一动,刘协的话不无道理。他沉思片刻后,缓缓松开拳头,“陛下所言,吾会考虑。”
曹操离开刘协处后,开始重新审视局势。他召回荀彧和程昱,商议变革军政之事。决定暂止干戈,发展胶州民生经济,训练新军。而刘备与孙权那边,虽瓜分了土地,但也忌惮曹操反扑,同样着力巩固自身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