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年,张亮不费一兵一卒得并州两郡。曹操得知后大怒。
丞相息怒,张亮得二郡不过是吕布之命,我军当务之急是先夺取上党才是。
奉孝你看我军连攻数月未果,不知奉孝可有计策拿下上党?
丞相,上党兵力不足三万,若是强攻就算拿下上党,恐我军伤亡不少,不如我军弃并州而改攻雍州也不是一步好棋。
奉孝说来听听。
丞相,我军攻取雍州,北可攻打凉州,南可取汉中和西川。就算许都不保我军可退守雍凉和蜀地。
丞相,奉孝所言甚是。不如我军让出并州,而攻雍州。
文若以为怎样?
丞相。当年高祖就是起于蜀地,奉孝所言文若赞成,现在并州已被刘备大军攻取二郡,下一步张亮必经军攻取太原和晋阳,若是我军在张亮攻下晋阳还不能拿下上党,我军就是徒劳无功,只能退兵,那时我军更是得不偿失。
既然这样传令曹仁退出并州,领兵直接去司州,子扬可前去司州支援子孝。
是,丞相。
不可,丞相,我军若是攻取雍州,可另派兵马。子孝兵马不能撤回以做疑兵。掩人耳目,等攻下雍州时再让子孝退兵支援雍州不迟。
奉孝此话何解?
丞相,若是我军退兵攻取雍州,那幽州刘备必让冀、青、徐出兵攻打兖州。那时我军还要分兵抵抗刘备,夺取雍州就无希望。
主公,奉孝此话有理,子孝兵马不能撤回。攻取雍州可让徐晃将军领兵,子扬先生为军师即可。
也好,公明为帅,何人愿意同公明前往?
末将愿往,毛阶、韩浩二人站了出来。
好。孝先,元嗣二人可为副将,子扬为军师,公明可领兵马三万,三日后出征。
是,主公。
子鱼,筹备军粮。
是丞相。
张太守,曹军似乎有情况,根据这几日攻城的情况看,并未尽全力攻城。
不管曹操如何我军必须等待幽州军来到前不可放松警惕。
梁兴回到凉州,将刘备愿意与其同盟之事告诉了马腾,马腾非常高兴。并再次派梁兴、马玩领兵两万援助并州。
扬州方向,孙策,在得半臂扬州后并无幽州兵马发生冲突,只是派重兵把手各郡,在周瑜的建议下继续南下攻取建业和余杭等城,往南继续扩张底盘,并收服各个山越族人。
山越人本就衣食不保,有无王化,在张纮的建议下,以大汉文化劝降山越,教其种地学习大汉文化等。
袁绍一路逃之交趾,依附士燮,士燮本就兵少将少,得知袁绍愿意归降自已欣然答应,士燮之弟士微担心袁绍势力充足之后反叛,多次建议士燮杀之,奈何士燮不听,士微只能秘密派人盯住袁绍一举一动。
幽州张亮拿下九原之后,还是让王方镇守九原,王方不愿镇守推荐身边副将王振,王振乃是王方远方族弟,一身本领皆有王方教导。张亮得知情况后,也同意让其坐守九原。
张亮让王方和王泽随吕布一同领兵攻取晋阳,晋阳守将王凯得知吕布和王方领兵攻取晋阳。身后还有颜良张亮等人,不战而降。吕布收降晋阳后,通知张亮。张亮传令吕布分兵。让王方和王泽领兵继续进攻河西,吕布领军前往上党救援张扬。
张扬派人求援幽州后,第三日张亮就得到刘备秘令,张扬已归降我军,务必救下张扬。
大军紧跟其后,张亮来到晋阳,见到王凯。
你就是晋阳守将?
正是在下,不知张将军有何吩咐?
嗯,不知王将军可愿前往幽州学院学习半年?
全听张将军安排。
那好,你明日就前往幽州学院,我明日安排书信一封,到了主公处,主公自会安排王将军住处和学院事务。
王凯一听可见到主公,心中乐开了花。这可是难得的机会,能不好还能升职。
多谢张将军提携。
颜良将军可愿镇守并州?
张将军,这是不是太过重任,我实在不敢担任此任。
哈哈,颜良将军担心,并州军事和政事我会替你安排好。
张将军还是等全部拿下并州再议此事吧。
报,将军,丞相有令,让将军退兵前往雍州,支援徐晃将军。
好,我这就安排人马退兵。
曹操得知张亮等人一攻下晋阳,并且吕布援军已入上党。再让曹仁继续对峙已无作用,而徐晃领兵攻取雍州一路郡县望风而降,只有几个忠于汉室之臣负隅顽抗,徐晃采取刘晔之计,先夺取周围城然后在去取其顽固。
曹仁退往雍州,消息很快传到张亮处。张亮看着雍州知道雍州恐怕将会落入曹操手中。
公元197年冬,曹操在幽州夺取并州之际,夺下雍州。而并州除西河郡和乐平,其余郡县全部归降,张扬被掉青州为青州刺史,并州由孔融为并州刺史,晋阳为并州刺史治所。
张扬一跃从上党太守升任青州刺史,虽无军政大权,却可落得安平一生。
公元198春,并州乐平和河西二郡相序归降,河西太守王匡任并州功曹,至此刘备有得一州。
刘备坐拥青、徐、幽、冀、并五州还有扬州半边,兵多将广,再张亮等人的建议刘备开始建设军工学院,医学院。大力发展人力和农业,而且张亮为刘备军筹备军饷,又在五州设计七珠彩,普通现代彩票。开始只在五州实行后来,其他州郡也开始建设七珠彩,开始各州并无关心此事,乃何得知此彩是刘备军筹备军饷所设,开始打压七珠彩甚至将其赶出。
为了刘备军筹备军饷,张亮开始在五州之地考察酒业。
?(?????)?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历史人物:
张纮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
张纮(153年~212年),[1]字子纲,徐州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他曾被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辟为掾属,皆不就,避难江东。
孙策平定江东前,亲自多次登门邀请,张纮出仕为官。孙权即位时,建议孙权迁都秣陵。
建安十七年(212年),病逝,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
后来,归顺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 、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
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曹魏建立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
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谥号为壮,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毛玠东汉末年历史人物
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东汉末年大臣。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后来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的欣赏。
毛玠与崔琰主持选举,所举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为人廉洁,激起天下廉洁之风,一改朝中奢华风气。曹操大为赞赏,曹丕也亲自去拜访他。曹操获封魏公后,毛玠改任尚书仆射,再典选举。
又密谏曹操应该立嫡长子曹丕为魏国太子。崔琰被杀后,毛玠十分不快。
后来有人诬告毛玠,曹操大怒,将毛玠收于狱中。其后在桓阶、和洽营救下,只被免职,不久逝世于家中。曹操在他死后赐他棺材和钱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