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辅佐刘备
穿越三国之辅佐刘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三国之辅佐刘备 > 第42章 吕布归降

第42章 吕布归降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辅佐刘备
作者:
快乐小生
本章字数:
8088
更新时间:
2024-12-28

公元193年春,曹操亲领大军征讨吕布,吕布兵败逃离濮阳。无奈只能听从陈宫之言转投幽州牧刘备。

而这时冀州渤海郡,张亮为帅领兵五万攻打渤海袁绍,由张飞为先锋,张南焦触为副将连续两日攻城为能攻克渤海,张亮来到城下让张飞等人先退下再做商议,一面书信坐镇冀州的关羽,让潘凤和华雄为将领兵三万攻打渤海诸县。

远在青州的孔融和田豫田楷赵云等得知张亮攻打渤海郡,也起兵五万攻打平原郡。

渤海袁绍看着三路兵马来势汹汹,问审配该如何应对?

主公为今之计只能放弃渤海大军往乐安和平原郡驻守,同时联系南阳袁术看能否出兵救援,就算无法出兵希望能接收咱们。

主公,正南所言不假,而且前段时间袁术还书信主公让主公南下,不如我军南下和袁术联军,再争夺安身立命之地以为基业。

元图也是如同正南所想?

正是,主公,我军困守渤海,不如弃之,前往他处重新创立基业。

既然子远和元图、正南之意都愿舍弃渤海那我军就安排撤军事宜。

主公我军可从南门突围,让张颌、吕旷、吕翔、高翔等将断后,等我们到了乐安再让其撤退。

不可,若是主公先行退去,恐怕我军刚离开其他将士都被困在城内,那时所有将士无一幸免,除非降刘。

那依正南之意我军该如何?

主公,可让诸位将军从南门一起突围,在乐安郡会合。

嗯,主公正南说的没错,许攸说道。

既然子远我赞同正南所言,那就按照正南之意办,今夜四更突围。

兖州,曹操得知郭嘉已攻破濮阳,心中大喜。在自已回到兖州荀彧才放下心来,在荀攸和荀彧和程昱的谋略下,开始反击李催郭汜二人,也是一路大捷。将李催郭汜二人赶出了兖州,而且让二人失去兵马数万。

李催郭汜二人回到长安不久,郭汜自封大将军,李催也自封为大司农。樊稠、张济二人看着郭汜、李催二人如此行事,便自行离开,张济领兵进驻宛城。樊稠退守媚屋。

李催郭汜二人自封后,飞扬跋息,满朝文武虽敢怒不敢言。

但早就有人暗中算计,此人乃太尉杨彪,杨彪深知李傕、郭汜为虎狼之徒,久必生变,便献计汉献帝刘协,利用郭汜妻子善妒的特点,谎告郭汜与李傕妻关系暧昧,郭汜妻信以为真,炉火一旺,便失去理智,通过谗言、投毒等一系列举动,使郭汜对李傕大起疑心,最终反目成仇。

由此又引发了一场虎狼相争、累及皇室的内乱。两军在长安城内展开混战,李傕趁机挟持了汉献帝,宫中女子金银财物被抢掠一空。

由城内打到城外,李催郭汜二人天天搦战不止,汉献帝在李傕营中受尽折磨,其苦万状,两人杀到性急时,在阵前赌起输赢,竟用天子刘协来做赌注,可谓无赖到极点。

这边李傕挟住皇帝,那边郭汜又趁机扣下公卿,作为人质,讨价还价。天子没有办法只能派杨彪再次做和事佬,欲息两边纷争,不料李傕无赖透顶,强词夺理,提出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条件,杨彪气得发抖,也不顾和事,破口大骂,和解的希望就此落空。

后来李傕手下的西凉人开始心怀疑惧,军心涣散,手下的羌人埋怨得不到奖赏,纷纷离去,李傕自此军势渐衰,无力再战。

幸亏有贾诩让张济从中调停,李、郭二人顺势讲和,郭汜放出了扣押的朝臣,李傕也答应让天子驾幸弘农。

而渤海郡袁绍也开始撤离,被张亮围困,张颌和吕旷、吕翔、高翔等将拼死将袁绍等人送出渤海,袁绍来到乐安,本就疲惫,但是为了安全起见,直接带着众人前往平原郡,到了平原颜良处才休息两日,然后又让颜良等将断后自已领着众人和四万人马直奔袁术处了。

张颌和吕旷、吕翔、高翔等将官看着自已已被袁绍舍弃不得已提出投降刘备。

既然携义已想好,那我吕旷兄弟也愿意投降刘使君,不知高翔将军怎么想?

我高翔早有投降刘使君之意。

那好,我们这几天开城投降。

张亮接收渤海,收得大将张颌、吕旷、吕翔两兄弟,还有历史上蜀汉能大破司马懿的大将高翔。

而且在袁绍逃向袁术处后乐安和平原郡也被收复,而且还活捉了颜良和常林、牵招、吕威璜、臧洪以及董昭、胡昭等人。

刘备得知后大为高兴,并亲自前去迎接,而且还特意招待众人,让张颌等人感觉在袁绍处从来没有遇过的待遇,立马表了忠心。

而被在乐安和平原活捉的众人刘备也没有轻视反而更尊重的恳请众人辅佐自已,众人再三考虑后,董昭第一个愿意归降刘备,后面紧跟着常林、胡昭、臧洪、牵招、吕威璜等人,只有颜良还在犹豫中,因为自已的结拜兄弟文丑还在袁绍处。

袁绍得知为了自已使得众多将士转投刘备,心中怒火攻心一口鲜血吐了出来,晕死过去。

幽州牧刘备正在请功之时,外面一军士匆匆走了进来。

主公,外面有一人要见主公,看穿着和身型是为军士。

哦,传他进来。

张辽走了进来,看着坐在主位上的刘备。

在下张辽字文远见过刘使君。

张亮一听来人报上名号,立马站了起来,你是张文远?

正是在下。

兴平你们认识?

主公,不认识,只是我听闻文远乃是忠义之人,而且文武双全与二将军同样。所以才由此反应,多有冒失,还请文远与主公见谅!

哦,原来如此,不知张将军来此有何事?

回刘使君,我乃是温侯手下,现在我家温侯已无去处,听闻我家先生陈宫说刘使君乃是仁义之君,礼贤下士,想让我家温侯归降刘使君,不知使君可愿收留?

这个?

文远将军,不知温侯真心愿意归顺我家主公嘛?

兴平将军,我家温侯斩杀董卓,若非真心来投,岂能让我先前来向刘使君说明来意。

来人为文远将军准备宴席。这样文远将军,你一路辛苦我们边吃边聊。

多谢刘使君。

主公,我看不可收留吕布?

元皓为何?

主公可记的丁原、董卓呼?

这个……主公,吕布乃是虎狼之人,让其进入幽州就如引狼入室。

主公我与元皓先生和公仁的意见一样!一时之间都芬芬站起来不愿意接受吕布。坐在一旁的兴平闭着眼睛喝着酒没有说话。

刘备看着张亮。兴平为何不言?

主公之意?

我心中担心元皓所言若是吕布再次返水我幽州基业可就废了。

主公,我意是收留吕布,然后将其兵将打散。吕布也不会再有什么野心。在这我也避讳有文远将军在这听着。

既然归降刘使君,就要听从使君安排才是。

兴平若是吕布再返你可想过后果?

元皓先生诸位既然我让主公接纳吕布就能降伏的住吕布将军。

那好,文远将军你速去告诉奉先将军,就算我幽州愿意接受他的归降。

文远多谢刘使君,我这就回去告诉我家将军。

公元193年秋,吕布在陈宫的劝解下选择投靠幽州牧刘备。从而吕布军全部打散,陈宫正式加入刘备幕僚团,张辽、侯成、成廉被封为冀州别部司马,魏续和宋宪、郝萌前往青州跟随赵云辅佐孔融田豫田楷,臧霸被封为渤海太守,高顺为幽州军务别部司马负责训练兵马。吕布集团军算是被分解了,不过刘备和张亮、田丰等人商议后,还是让吕布负责幽州军务,由张颌和高翔、吕旷、为副将辅佐吕布。幽州军算是名副其实的兵多将广了。

?(?????)?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程昱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将领。长八尺三寸,美须髯。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

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拜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

程昱多谋,善断大事。性格刚戾,与人多迕。汉末三国时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涣三人被评价为勇冠贲育。

高翔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高翔(又作高详、高祥)(生卒年不详),荆州南郡(治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至大将军,封玄乡侯。

曾随刘备攻打汉中,后又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参加北伐曹魏的战争。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的北伐中大破司马懿。

樊稠

东汉末年军阀

樊稠(?—195年),凉州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官至右将军,封万年侯。

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伙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合众十余万反扑长安,败吕布、杀王允,把持朝政。

后马腾因与李傕有隙,于是联合韩遂举兵进攻,李傕派樊稠、郭汜等与其交战,大败马腾、韩遂于长平观下。樊稠追至陈仓,与韩遂友好罢兵,却遭李傕猜疑。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让外甥骑都尉胡封在会议上将樊稠刺死(一说趁醉用杖击杀)。

杨彪

东汉末年名臣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

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茂才。其后征拜为议郎,参与续写《东观汉记》。

任京兆尹时,揭发黄门令王甫的贪赃行为,使其被定罪诛杀。累任侍中、五官中郎将、卫尉等职。

汉献帝时,遍历三公之职。权臣董卓意图迁都时,杨彪据理力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

曹操挟献帝定都许县后,将杨彪下狱,获释后又任太常。他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魏建立后,拒绝出任太尉,改光禄大夫,待以客礼。

贾诩

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以举孝廉出身,起家拜郎官。后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献计打败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随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在赤壁之战前,主张先安楚地,后图江东,没有得到采纳。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拜太尉,册封寿乡侯。反对曹丕征吴,没有得到采纳,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肃,配享魏文帝庙庭。《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