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奔波,一飞,终于回到自已守了十多年的道观。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径前行,穿过层层叠叠的云雾与繁茂的山林,一座古老的道观宛如遗世独立的仙宫,悄然出现在眼前。
道观的山门庄严肃穆,朱红色的大门历经风雨却依然鲜艳,门上的铜钉排列整齐,在阳光下闪耀着古朴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门楣之上,高悬着一块匾额,“三清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道家的深邃与神秘,仿佛是仙人挥毫留下的墨宝。
山门两侧,立着两座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它们昂首挺胸,怒目圆睁,守护着这方神圣之地,历经无数寒暑,身上已有些许斑驳,但那威严的气势却丝毫不减。
踏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庭院。地面由青石板铺就,石板上有着岁月打磨的痕迹,缝隙间偶尔长出几株顽强的小草,为这庄严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庭院中央,一座巨大的香炉正冒着袅袅青烟,那轻烟似有若无,在空中盘旋升腾,带着信徒们的祈愿飘向远方。香炉周围,散落着一些信徒供奉的鲜花和果品,它们在香烟的缭绕下,更显神圣。
道观的主殿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金龙盘踞于脊,凤鸟展翅于檐,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会振翅高飞、遨游天际。
殿门大开,里面供奉着道家三清的神像。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塑像高大威严,面容慈祥又透着超凡脱俗的气质,他们身披华丽的道袍,手持法器,在香烟与烛光的映照下,宛如真仙降临凡间。
神像前的供桌上,摆满了各种祭品和法器,香油灯长明不熄,灯芯的火焰微微跳动,如同信徒们虔诚的心。
主殿两侧,是东西配殿,供奉着其他各路神仙。
东配殿内,财神像金光闪闪,吸引着众多祈求财富的信徒前来跪拜;
西配殿中,月老像则被红线环绕,前来求姻缘的男女在像前默默许愿,希望能得到月老的眷顾。
配殿的建筑风格虽不如主殿那般宏伟,但也精巧别致,门窗上的雕花细腻入微,展现出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道观的回廊曲折幽深,连接着各个殿堂。回廊的墙壁上,绘有许多道教的故事和传说,色彩虽因年代久远而有些黯淡,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出画面中的神仙鬼怪、奇山异水。
画中的人物或飞升、或降魔,神态动作皆活灵活现,让人仿佛置身于道家的神话世界之中。回廊的柱子上,刻有许多道家的经文和箴言,字体古朴典雅,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这道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道观的后院是道士们的起居之所。这里有几间简朴的房舍,房舍周围种满了各种草药和翠竹。
微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与药香混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清幽的气息。道士们身着道袍,或在房中诵读经书,或在庭院中打拳练武,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宁静,远离尘世的喧嚣,一心追求着道家的真谛。
这座古老的道观,就像一座连接人间与仙界的桥梁,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和希望,在这深山之中,散发着永恒的神秘魅力。
一飞踏入那平日里居住的居室,仿若踏入了一段专属自已的时光隧道。这段日子以来经历的一幕幕,如同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他的脑海中飞速闪过。那些精彩绝伦的瞬间、跌宕起伏的经历,像是汹涌澎湃的潮水,冲击着他的心湖。
他静静地站在屋子中央,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熟悉的角落。
这里,是他居住了十多载的地方,以往,他总是在长久的相处中对它习以为常,甚至偶尔会生出一丝厌倦。然而此刻,他却从心底涌起一种别样的情绪。这个原本平凡无奇的空间,此刻竟像是有着神奇的魔力,让他感受到了一丝丝平静。那是一种如港湾般的安宁,能让他在历经风雨后,疲惫的灵魂得到休憩。
正如老话说的那样:“金窝银窝不如自已的狗窝!他处千万好,不如自家的好。”
在外面的世界闯荡时,他见识过无数的繁华盛景,那些地方或华丽璀璨,或新奇独特,可都无法给予他此刻这般的安心。这里的一桌一椅、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的记忆,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的烦恼,有成功的喜悦。每一道墙上的划痕、每一块地板的磨损,都是他生活的印记,是他生命旅程中不可磨灭的部分。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