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的话音刚落,朝堂上的文臣们立即开始交头接耳,脸上显露出明显的反对之色。】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一位年长的文臣站出来,颤抖着手指着朱允熥,“自古文武相衡,若武将势力坐大,岂不是要重蹈唐朝覆辙,武夫犯上作乱之事,岂能不防?”】
【“正是如此!”另一位文臣接话道,“国子监乃是朝廷育才之地,培养的皆是治国安邦之才,若设军校,岂不是要大兴战火,破坏朝纲之稳定?”】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文臣们或义愤填膺,或忧心忡忡,但无不反对。】
【“陛下,文武之道,本是相辅相成,然我华夏历朝历代以来皆是以文为先,以武为后,此乃治国之道,岂能轻易更改?”又有文臣站出来劝谏道。】
【朱允熥见状,并未立即回应,而是静静地听着文臣们的反对之声。】
【自古以来,文武大臣间便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唐朝之前,包括唐朝,历朝帝王都是尚武为主,而在宋朝之后,则开始渐渐的重文轻武。】
【这里面的原因自然有赵匡义自已的经历,但究其根本,也更复杂,更繁琐——】
【最主要的还是唐朝以来藩镇之乱,以及五代十国的连年战争的影响,皇帝包括大臣都怕了,这才消弱了武人。】
【而宋朝便是将其做到了极致!】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虽是以武立国,但对于武将也是做出了诸多限制——】
【例如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便废除了当时军队的最高机构大都督府,将其分散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其长官为左右都督,管理京师及其各地的卫所和都指挥司。】
【而且五军都督府对于军队并没有调遣权,调遣权由皇帝直接掌管。】
【兵部在军队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力,但并无统兵权,可谓是将武将彻底架空。】
【所以作为文臣,是绝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武将群体重新做大的!】
【文臣众人你一言我一句的说着,恨不得将历史中武将做大的典故都说个一遍,一直等众人稍稍平息下来后,朱允熥这才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顾虑,但朕设立军校,并非为了削弱文臣之地位,而是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朕设立军校,旨在培养忠于大明的武将之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国效力,而并非要改革军制,也就是说,朕要多将,但不是多权!”】
【对于五军都护府,朱允熥还是很满意的——】
【文武相制、将兵分离,既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但同时也能确保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只要确保文武平衡不失,便是绝佳的军制。】
【朱允熥话音刚落,一旁的文官还想开口,但被朱允熥挥手打断,继续道:】
【“诸位爱卿刚刚至少给朕说了不下五遍唐时重武之乱,但诸位爱卿读史书应该不是只读了唐朝吧,怎么就不知道宋朝重文轻武之灾?”】
【闻言,所有文臣都是一愣。】
【朱允熥微微一笑:“想想昔日五代十国,北方各豪强手下随便一支队伍便能打的北方的契丹人找不到北,但到了宋,如诸位爱卿所愿般重文轻武之时,却是举全国之力也无力抗衡。”】
【“呵呵!”朱允熥冷笑一声,“最后更是无可奈何下与契丹结盟,岂不耻乎?”】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 ...
洪武位面——
对于朱允熥的话,朱元璋一个劲的点头承认。
历史就是不断的轮回,然后外加修修补补。
昔日的唐朝重武轻文,弄出了一个藩镇之乱,而后面的宋朝则是引以为戒,改为重文轻武,并由此定下了国家的基调。
但结果呢?却是被元朝的武力所灭。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便一直翻阅史书,恶补了一大堆关于前几个朝代的历史,其中又以文武之重最为要紧。
朱元璋很贪心,他既不想重文,也不想重武,他想做到两者的平衡。
但......难啊!
平衡两个字看着简单,但却并非一个制度所能完成,而是要考虑文臣势力、武将势力、国家局势等等。
尽管朱元璋有心不断调节,但其实也是在渐渐滑往重文轻武的趋势之上。
朱元璋摇摇头,索性便将这件事甩出脑袋,随后又将注意力放到了朱允熥所说的大明军校之上——
【朱允熥看着大殿内安静,不说话的文官群体,嘴角微微带笑。】
【“这件事朕说出来不是给诸位商量的,是朕的内心之中已经决定好的,军校一事,势在必行!”】
【朱允熥的话音刚落,整个朝堂再次陷入了一阵寂静,文臣们的脸色变得更加复杂,他们显然没有料到朱允熥会如此坚决。】
【不过有了朱允熥只培养大明将帅之才,而不是为了增加军权的承诺后,众文臣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只能默许。】
【毕竟这都是朱允熥内心之中已经决定好的,众人就是再劝又有何用?】
【而且对于文臣来说,只要军队中军饷、武器装备还有人员调任一权还在兵部的手中,那武将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哪怕是再多的将帅之才,没有皇帝的允许和兵部的支持,也是没了牙齿和爪子的老虎。】
【空有吼声罢了......】
【而事实上,这也是朱允熥的想法之一——】
【如果说大明的军队是一支虎狼之师的话,那军队便是牙齿和爪子,是老虎的四肢和肌肉,将帅便是老虎的大脑。】
【控制其大脑、分离其大脑,那就是老虎的大脑再多,再聪明也没了用处。】
【而且正如朱允自已所说,大明皇家军校除了培养能征善战的将帅之才外,更是培养忠于大明和皇室的将才。】
【试想一下,一个出身贫寒的草根士兵,没有任何家世和他人的帮助,只因为战功被大明皇家军校选中,经受训练后再成为了军队的将军或是中坚之层,那他的身上便多了一个烙印——天子门生。】
【长久之下,皇室君恩的思想便会在军中逐渐蔓延,提高军队忠心不说,还会提高军队的战力。】
【而且最重要的是——】
【这样下去还可以用最温和的方式化解掉勋贵对于军队的影响,使军队和皇帝不再过分的依赖勋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