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又下了一夜没停,吴长贵和赵会计,魏然,何杨,吴雨桐,还有孙世犇等一群人都是一夜没睡,水位下降半米后就停下来了,比平常还要高出很多。王镇长打来电话,说上游水库已经暂时堵住了,但还要小心观察情况,如果雨再大点很有可能再次被冲垮。
吴雨桐和魏然让吴长贵先回家睡觉,在雨里忙了一夜担心他感冒生病,老年人抵抗力差,感冒发烧很容易变成大病。吴长贵真有些坚持不住了便没推迟,让魏然开车先送他回去了。赵会计不敢离开墓地,只好上卢二媳妇那坐会,暖和暖和身子避避雨,这时候也顾不得避嫌了。
其实苏嫲村自从忙起来后,大家在一起唠闲话的时候就少了,以前村里老太太围在一起闲着没事干就唠东家长西家短,不是说老王家姑娘在城里当小姐,就说有人夜里爬张寡妇墙头,说地有鼻子有眼的。
赵会计刚承包公墓那阵,村里也传他和卢二媳妇有不正当关系,毕竟孤男寡女在山上,虽说卢二媳妇精神有点不正常,但比赵会计媳妇长的好看,要是不发生点啥事儿,说出去都没人信。但随着赵会计挣钱了,他和卢二媳妇的谣言这才没了,毕竟有钱人谁会看上又聋又哑,又精神不正常的人,但只要有人看见赵会计上市里,大家伙就说他去找洗浴中心按摩去了。
赵会计毕竟是村干部,村民议论也都背着人,加上赵会计忙没功夫跟她们计较,就当做不知道了。赵会计媳妇心大,脾气火爆,无论打架还是骂人一人能顶十个,村里没人敢招惹都躲着,所以这些谣言她根本不知道。
自从吴雨桐回村后,全村的话题就都在她身上了,从她开始张罗修路时,村民见面就唠这事,刚开始村民笑话吴雨桐,后来厌恶吴雨桐。直到修完路实打实改变了村民的生活,吴雨桐在村民心中的形象这才改变。如今村民见面不再唠那些东家长西家短,会唠有没有好的赚钱路子,村里最近有什么新活动,家里的孩子有没有回来创业的打算。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村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长贵回到家后,珍珠外婆给送来了饺子,村里能动的人都在忙着抗洪,珍珠和外婆组织协会和学校的人连夜给抗洪的村民包了饺子。
从六队七队转移出来的村民得知自己家保住了都特别高兴。吴雨桐和何杨商量后决定让他们先回去,如果有情况会再通知。
紧张忙碌的一晚终于过去,何杨安排几个年轻人轮流值班看守北大河的情况,剩余的就让回家休息了,现在首要任务就是保存体力,雨还没停,他们必须做好河水再次暴涨的准备。
吃过早饭后,魏然就开车回市里了,公司那边一早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开,他心里不放心吴雨桐,可他知道这种时候吴雨桐不会和自己一起回去,只能很严肃的嘱咐她照顾好自己。
镇里来的技术人员也跟着忙了一夜,何杨没让他回去,给找了地方让他休息,担心在出什么问题。
安排好一切后,大家紧张的心也跟着放松了一点,
“糟了!”
就在这时,孙世犇突然脸色骤变,起身就要往外跑。
吴雨桐急忙问道:“怎么了?”
孙世犇急的一跺脚,慌张失措的说道:“昨儿中午有一批货送到,不知道库房那边怎么样啊!”
说完,他冒雨跑了出去。
吴雨桐拿起雨伞就要追上去,何杨叫住了她:“吴雨桐,还是我去吧,你在村委会守着。”
“行。”吴雨桐将手里的雨伞给他,没有抢着去,虽然她也担心孙世犇那边的情况,可她清楚自己过去也帮不上什么忙,仓库里的货一件至少有一百斤重,她根本搬不动,还不如让何杨去。
孙世犇一鼓作气跑到仓库,就见有十几个村民正在仓库周围用沙袋垒坝,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妇女,孙世犇见此心头不由得感动。
卢大看见孙世犇来了,笑着说道:“仓库好着呢,没事。”
孙世犇连连点头:“谢谢大爷,谢谢大娘,谢谢嫂子了!”
“这孩子,客气啥啊?我们虽然岁数大了,但还有点用处是吧!年轻人都去抗洪了,我们也不能闲着啊!就跟你爸一起来守着仓库了,放心吧,仓库里一滴水没让进。”
仿古街修建时地面增高了不少,仓库是以前建的所以地势就变低了,昨天中午新到了一车装修用的石灰板,卸车时直接放在了仓库,下面只垫了几根五六厘米高的木条,当时没想到仓库会进水,就算进水了再加高几根木条就行了。可晚上接到何杨电话后,他就忙着开挖掘机去了北大河,一忙就忘了仓库这事,直到闲下来才想起来。
“我爸呢?”孙世犇问。
卢大道:“说是去仿古街走一圈看看,有没有哪被雨浇坏了。”
孙世犇点头:“大家伙都回去吧,我来看着仓库。”
“行,那我们就回去了,有事让你爸给我们打电话。”
“好,谢谢大家伙了!”
送走乡亲们后,孙世犇把仓库里里外外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事后一屁股瘫坐在板凳上,幸好有老父亲记着,幸好有村民的帮忙,不然这损失就大了。
孙世犇能开公司,接到这么大的订单,他心里清楚是吴雨桐的功劳,第一次当老板他心里特别紧张,就害怕哪里做的不够好,害怕工程出问题,这次真的把他吓坏了。
何杨去的路上正好遇见了孙世犇的爸爸,知道仓库那边没事后,便随着老孙头一起去检查仿古街。
走在仿古街的街道上,老孙头不禁感慨:“真好看,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苏嫲村还能变成这样,当初雨桐回村的时候,我没少为难她,她不仅没计较,还帮我儿子开了公司,唉,我真是对不住她啊。”
老孙头其实一直想和吴雨桐说句抱歉,可人睡数大了,脸皮竟然还薄了,不好意思开口,这次和何杨在一起,话赶话就说道这了。
何杨道:“刚开始不理解很正常啊,吴雨桐不会记在心里的,我们参与脱贫工作之前,就做好了不被村民理解的准备。我们一直相信,只要坚持住,村民一定会理解的。其实,我们脱贫工作人员,还要感谢村民的支持呢,就拿这次来说吧,如果没有村民的帮助,新修的路就不会保住,没有村民,仿古街的仓库就会被淹,这损失可就大了。”
老孙头叹了口气:“唉,我们没什么能耐,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出出力气还是可以的。”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头脑的出头脑,只要咱们苏嫲村团结一心,以后只会越来越好,孙大哥为人正直,又能吃苦,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好,您就好好享福吧!”
老孙头点点头:“真是享福了,年轻时吃顿饱饭都难,如今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也进过城了,下过馆子了,这些放在两年前想都不敢想。”
“以后有机会坐坐火车,坐趟飞机,轮船,都体验一遍。”
“呵呵,那感情好。”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不知不觉雨渐渐停了。
接下来两天没下大雨,大多数都是阴天,偶尔下一阵毛毛雨。趁此机会上游水库急忙加固坝口,下游北大河的水位也慢慢恢复正常。
第三天的时候,太阳终于出来了。
孙世犇急忙带领工人抢抓工程进度,滑雪场这边也开始往山上运输设备,整个苏嫲村的村民都参与进来,干的热火朝天。
其它两个满族村的建设也都有条不紊的进展着,但和苏嫲村比起来,还是苏嫲村更积极火热些,其它两个满族村的投资商更加注重后期的回报,投资商和脱贫工作小组之间经常产生分歧,村民在两者之间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和苏嫲村这边一片祥和万众一心相比,邻村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好在在政府的严格督促下,进展没有被耽搁,只是苦了脱贫工作小组的几名同事。
十月一日国庆节,仿古街商铺正式对外开放,但政府并没有大肆宣传,只是在地方的公众号上发布了消息,知道消息的大多都本市人。吴雨桐和何杨打算仿古街今年先对本地人开放,检验一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等一切完善后在迎接各外地游客。
隔壁两个满族村也在同一天开放,尽管吴雨桐和村民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放假第一天来旅游的人就爆满了,满族仿古街上人山人海,他们穿着满族服装,穿梭在各个商铺之间热闹非凡,就连平日里不善言语的村民也都情不自禁的大声叫卖起来,似乎真的穿越到了那个年代。
但开放的第一天,吴雨桐就发现了问题。由于仿古街不让机动车进入,所以村口堵满了私家车,就连村民家大门口都停满了车,村路狭窄,错车倒车困难,给游客带来了不好的体验,还有游客临时休息的地方少,三村仿古街足足有三公里长,道路两旁没有可休息的地方,客栈,茶馆,酒馆能坐的地方挤满了人,让本有消费意向的游客没有位置。
何杨也发现了问题,村民对满族文化的了解不够,有学生问关于满族历史的问题村民不能够给予解答,再有住宿的房间少,如果接待外地游客至少会在这住上一晚,但仿古街可接待住宿的客栈只有七十多个房间,容纳人数也就一百五十人左右,加上村民自己开的特色小院,最多也就能容纳三百人,旅游旺季时住宿条件远远不够。
一天下来后,大家坐在一起交换了看法,何杨让吴雨桐将问题统计出来,然后形成报告,再一起开会解决,苏嫲村遇到的问题其它两村也一定有,等十一假期结束,他们商量改进方案,尽快完善。
仿古街开放的第一天,对于村民来说就像是做梦一样。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也第一次赚了这么多钱。贵宾楼主打满族菜,一天收入就达到一万多元,除去成本净赚也有三千多,一天的收入比以前一个月的还多,就连在街边推车卖拨浪鼓的老刘头一天也赚了三百多,虽然忙碌了一天,但看见实实在在的钱,再累也不觉得累了。
第二天,吴雨桐和何杨决定先把苏嫲村小学的操场当成临时停车场,来改善停车的问题。珍珠外婆带领高年级学生当起了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满族文化,道路两旁多了很多光滑的木墩子,就连郑婆子也来到仿古街给游客跳起了萨满舞。五天假期,苏嫲村一直人满为患,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好在大多数游客都玩的很尽兴,给出了好评。
假期结束后,三村领导和脱贫工作小组再一次坐在一起开会,主要针对这次开放旅游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次王镇长和廖科长也直接参加了会议,会议上直接确定了完善方案。
第二天,吴雨桐再次组织了一场苏嫲村全体大会,将苏嫲村的问题和村民进行了沟通,鼓励村民开设更多的农家小院,或者家庭旅馆。并从村民中选拔出几位年轻有能力的作为带头人,脱贫工作小组的工作结束后,苏嫲村还是需要他们自己来建设,培养新人刻不容缓。
随着仿古街成立后,滑雪场的建设也接近尾声,入冬后就能对外开放,市里给吴雨桐和何杨下了命令,必须在下个五一之前完成脱贫工作,实现全村脱贫,不漏一户的标准。
最后的冲刺工作依旧艰难,不让村民返贫是难中之难,文化旅游项目虽然成功了,但面临的挑战并没有结束,苏嫲村民想要守护住这份财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吴雨桐的丈夫是投资方,她也能时刻关注村里的变化。